东方天际刚刚露出微光,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便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村里的壮劳力们肩扛着磨得雪亮的镰刀,在晨曦下闪着寒光。
女人们则手脚麻利地把烙饼和水囊塞进布袋。
就连半大的孩子们也起了个大早,按捺不住兴奋地跟在大人身后。
人们汇聚成流,推着老旧的板车,车轮在土路上碾过,发出沉闷的声响,共同涌向村外那片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
晨风吹过,饱满的麦穗随风起伏,掀起层层麦浪,发出“沙沙”的合唱,像是在迎接,也像是在催促。
对于李家庄人来说,收麦是决定一年生计的头等大事,这一季的收成,直接关系到未来一年全家老小的口粮,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复兴立在院中,心情与往日截然不同。
他悄悄换上的那些高产麦种,寄托着他对改变村庄面貌的全部希望。
虽然最终产量还是未知数,但他能看出今年的麦子长势喜人,麦穗比往年更沉,麦秆也更粗壮。
他放弃了平日里钓鱼的闲散,今天,他要亲自下地,为这份希望出一份力,也算活动筋骨。
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戴上草帽,抓起镰刀正要出门,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
老支书那略带沙哑却穿透力十足的嗓音响彻全村:“全体社员注意!今天正式开镰收麦!大伙加把劲,争取在雨期前完成收割!”
回音在山谷间激荡,惊飞了林间的鸟雀。
老支书站在田埂的高处,眼前是无垠的金色麦浪,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空气中满是谷物的芬芳。
他望着这幅丰收的景象,回想起过去的灾荒年景,不禁百感交集,浑浊的老眼里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他定了定神,用尽力气高喊一声:“乡亲们,开镰咯!”
这一声号令仿佛点燃了引线,早已按捺不住的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
“唰唰唰”,无数把镰刀同时挥下,割裂空气,切断麦秆,汇成了一首雄壮的丰收序曲。
壮年男子们俯身弓背,手起刀落,动作干脆利落,一排排麦子在他们身后整齐倒下。
妇女们紧随其后,眼疾手快地将麦秆捆扎成束。
汗珠从每个人的额角滚落,砸进脚下的土地,但他们的脸上却挂着无法掩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田埂的另一头,李志广正对一群孩子们进行着一场特殊的田间教学:“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谢锦秀和另一位女老师在一旁协助,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孩子们接到任务——将大人们割下捆好的麦捆,一趟趟地运到远处的打麦机边上。
他们齐声应好,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郑重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