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算上村里现有的鱼干之类的。毕竟是全村人都要来吃席,消耗自然小不了。
这肉要是备少了,到时候一上桌,盘子里只有零星的肉丝肉沫,主家脸上也挂不住啊。
这个数量比李复兴预想的要多一些,但还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他点了点头,爽快地应承下来:“行,老支书,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待会儿就安排去把肉弄回来。”
心头一块大石落地,老支书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复兴又给村里解决了个大难题。他惦记着还有别的事要忙,便起身告辞。
刚要迈出门,却被李复兴叫住了,“老支书,您先别急着走,我这儿还有个事,想跟您商量一下。”
一听这话,本已起身的他又重新坐了回去,好奇地问道:“复兴,什么事,你说。”
老支书心想,莫不是复兴又有了什么新点子?
村子能有今天的发展,李复兴出的主意功不可没。
当然,他也深知,这同样离不开李家庄村民们的齐心协力,要不然再好的想法,没人去落实,终究是纸上谈兵。
李复兴便把谢锦秀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老支书说了一遍。
老支书听完,却皱起了眉头,提出了疑问:“复兴,咱们村里不是已经有先生了吗?再多请一位,是不是有点多余了?”
村子日子虽然在变好,但每一分钱都该花在刀刃上,不必要的开销还是得省着点。
李复兴向老支书描绘了一幅蓝图:“只要把谢锦秀同志请来,村里的学堂就能升级,孩子们不出村子就能念完小学。”
老支书未曾料到还有这等好事,这对村子来说是天大的实惠,他当即拍板,让李复兴放手去办。
接亲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黎明时分,整个李家庄便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里。
大饭堂门口的空地上,村里的妇女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灶台的炊烟与蒸笼的白雾交缠升腾。
空气里,红烧肉的甜腻、白面馒头的淳朴麦香和浓鸡汤的鲜醇交织成一首喜宴的序曲。
李复兴和李志春发动了拖拉机和摩托车,车上载着铁柱等十三个年轻人。
小伙子们个个满面红光,心中充满憧憬,一路向着街道办驶去。
拖拉机在乡间土路上“突突”地前进,卷起的烟尘也无法影响他们高涨的情绪。
李大图坐在车斗里,手总是不自觉地探向口袋,那里放着他给秀芳准备的礼物,一方新手帕,虽不贵重,却是他全部的诚意。
铁柱则一遍遍地拉扯着衣角,低声演练着与心上人见面的开场白。
与此同时,街道办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下,蝉鸣正盛,阳光筛过树叶,投下晃动的光斑。
陈主任站在台阶上,频频看向手腕上的旧表,时针已逼近十点。
她又一次望向路口,眼底是掩不住的期盼,口中轻声念叨:“按理说该到了,可别出什么意外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