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兴心里犯起了嘀咕,生怕老人家是中了暑,赶紧熄了火,三两步走到跟前,轻轻推了推他的胳膊。
老支书浑身一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还带着被打扰的恼火,可当他看清来人是李复兴时,那浑浊的眼睛里瞬间亮起了光。
“复兴,你可算回来了!”
老支书兴奋的一把抓住了李复兴的胳膊。
李复兴被他这股力道拽得一个趔趄,想找个借口开溜:“老支书,我先回去一趟,院里还晾着东西呢,这天看着要变。”
“复兴,你先等等!”
老支书嗓门一扬,吓得树梢上打盹的麻雀都惊飞了。
他一把抓起草帽,用力地扇着风,露出底下被汗水打湿的稀疏白发:“村里就数你脑子灵活,今儿个你要是不给我出个主意,甭想走!”
说着,他把李复兴往石墩上用力一按,烟杆在石头上磕得“当当”作响。
看老支书这架势,这事儿绝对小不了。
李复兴叹了口气,掏出打火机凑了过去,帮老人点上了火:“老支书,您说吧,我听着。”
老支书抽了一口旱烟袋,缓缓开口:
“村里二十岁往上还没成家的后生,不多不少,十七个!”
“从上个月起,说媒的几乎把各家门槛都踏平了,眼看是好事。可谁知道,邻村那帮老家伙们不知在哪听了风声,串通好了,一口气把彩礼抬到了三百斤粮食!”
李复兴霍然起身,“三百斤粮?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如今是什么年景?粮食比金子都精贵,就算是黑市上的粗粮,价格也一天一个样,三百斤,这简直是天价。
老支书叹了一口气。
“复兴,你坐下。我也想拍桌子,可谁让方圆几十里,就咱们李家庄的粮仓是满的?人家就是看准了这点,才敢狮子大开口!”
老支书越想越气,可再生气,问题也摆在那儿。
李复兴心里憋着一股火。
如今这年景,城里多少人家为了给女儿找个好归宿,倒贴嫁妆都愿意,这样还能给家里省下一张吃饭的嘴。
偏偏到了他们李家庄,反倒被这彩礼给拿捏住了。
“要不,让大伙匀一匀?”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李复兴自己掐灭了。
全村十七户,就算家家都肯掏腰包,离三百斤也差着一大截。
更何况,谁家的粮食不是命根子,凭什么白白送给别人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