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刘家倒卖电视机(1 / 2)

时间过得很快。

隔了一段日子没碰面,李宏军再见到刘光福时,不禁有些讶异——这小子简直像换了个人。

由于工作繁忙,李宏军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归家,算起来已有一个多月没留意到刘光福的动静了。

虽然妻子于莉曾在他耳边提过几次,说刘光福近来靠做生意发了财,但他当时并没太往心里去。

说起做生意,于莉自己经营的饭店也刚开了分店,生意相当红火。

如今两家店面每日的进账已相当可观,成了家里稳定的财源。

饭店能如此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店面规模不小,能同时接待不少客人;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于莉出色的管理能力;

当然,更关键的是大厨南易那手令人叫绝的厨艺。

可以说,南易的精湛技艺是饭店立足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南易前阵子刚取得了二级炊事员证书,甚至有幸被选派去国宴现场一展身手。

毫不夸张地说,他如今的厨艺水准,已超越了不少一级炊事员。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估计一两年内,他就能顺利晋升为一级炊事员。

今天李宏军难得轮休在家。

午间,于莉正在厨房里忙着张罗饭菜,李宏军便踱步到院子里,看几位老邻居下象棋消遣。

就在这时,他看见刘光福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回到了四合院。

那辆凤凰牌二八大杠擦得锃亮,是眼下市面上最贵的款式。

再瞧刘光福这身行头:一身笔挺的“的确良”面料衣裤,脚上是擦得反光的皮鞋,手腕上还戴了块明晃晃的手表。

这一身打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最近没少挣钱。

如今这年头,处处都是商机,只要运气不差、敢想敢干,靠做生意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

像于莉的饭店这样稳扎稳打固然稳妥,但若是肯钻营些门路,赚钱的机会就更多了。

不过对李宏军来说,钱早已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了。

且不说他每月固定工资就有好几百,系统还时常给他发放现金,甚至黄金、玉石等贵重物品。

即便不靠系统,他也从不缺钱花。

虽然不清楚刘光福具体在做什么买卖,但李宏军并没多大兴趣打听。

刘光福一见李宏军在场,立刻满脸堆笑地凑上前打招呼。

别看他现在赚了点钱,但在李宏军面前,他可没资格摆谱。

“李哥,来,抽根烟。”刘光福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殷勤地递过去。

“行啊光福,都抽上‘熊猫’了?”李宏军接过烟,笑着打趣。

熊猫牌香烟价格不菲,就算轧钢厂的厂长抽这烟也算奢侈。

不过李宏军并没太当回事——系统给他的熊猫烟多得是,系统空间里整条整条地堆着。

况且以他的财力,想买也随时能买到。

刘光福自己其实舍不得抽这么贵的烟,但总在兜里备一包,专为招待有头有脸的人物。

李宏军点燃烟,慢悠悠地吸了一口。

贵烟确实有贵的道理,口感醇厚,余味绵长。

他一边抽烟,一边和刘光福随意闲聊了几句。

让刘光福有些意外的是,李宏军始终没打听他做的什么生意。

其实关于现在的营生,刘光福本就不打算告诉李宏军,即便对方问起,他也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搪塞。

聊了几句闲话后,刘光福便推着车往后院去了。

李宏军虽不好奇,但大院里有的是人眼红刘光福。

二大爷刘海中和二大妈应该知道儿子在做什么,但两口子嘴很严,从不对外人多说。

从他们这谨慎态度来看,刘光福做的生意恐怕有些见不得光。

也有人动过举报的念头,但刘光福显然早有防备,没留下什么把柄。

刘光福把自行车停在后院家门口,只见三大妈正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摘菜,而刘海中和刘光福父子俩则在屋里低声交谈。

只要他们声音压低,就算站在门口也很难听清屋里说什么。

有三大妈坐在门口把风,就更不用担心有人偷听了。

这一切安排,更印证了刘光福所做的生意非同小可。

“爸,我打算干票大的,就是本钱还差些。”刘光福压低声音说。

“倒卖电视机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我说,还是小打小闹稳妥,至少安全。”刘海中皱着眉头,语气担忧。

原来,刘光福做的竟是倒卖电视机的买卖。

电视机在现在是大件,是紧俏货,就算二手的黑白电视机也要不少钱。

这行当虽然违法,但利润极高。

刘光福敢碰这个,胆子确实不小。

他干这行还没半年,虽然只是小规模倒腾,但也赚了些钱。

如今他胃口大了,接了一笔大单子,要是做成了,能赚好几千块。

虽然风险大,但刘光福觉得只要小心行事,应该不会出事。

“爸,老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倒卖电视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咱们得见好就收。”刘光福语气沉稳地说。

他考虑得比较长远,这行当风险太大,虽然至今没出事,但保不齐哪天就栽跟头,还是早点收手为妙。

这次接下大单,他就盘算着干完这票就收手,用赚来的钱改行做点安稳生意。

听了儿子的打算,刘海中陷入了沉思。

他觉得儿子考虑得有道理。

原本他只看到倒卖电视机来钱快,小打小闹风险可控,还想着能长久做下去。

但现在刘光福提出要改行,他仔细琢磨后,也表示了支持。

得到父亲的支持,刘光福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来刘海中还能拿出些积蓄,增加他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