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独自坐在昏暗的屋里,手中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那是他收养的外甥二木头小时候的模样,照片上的孩子笑得天真烂漫。
为了给二木头治病,他几乎掏空了毕生积蓄。
想起这件事,易中海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作为曾经的八级钳工,易中海退休前的月工资加补贴能拿到一百多块。
那些年,他省吃俭用,每个月都能存下四五十块钱。
可如今,这些钱全都打了水漂,养老的本钱所剩无几。
“我这辈子,到底图个什么啊?”易中海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迷茫。
其实在易中海心里,最理想的养老对象是李宏军。
这些年来,他暗中观察,发现李宏军不仅本事大,为人也靠得住。
可惜当初自己眼拙,被贾家蒙蔽了双眼。
想起往事,易中海悔恨交加。
那时贾家条件比李宏军好,贾东旭又是他的徒弟,整天“师傅长师傅短”地叫着,嘴上说得好听:“师傅您放心,以后我给您养老送终!”
易中海现在才明白,那些甜言蜜语都是假的。
贾东旭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背地里却嘲笑他是个“老糊涂”。
虽然易中海没少帮衬贾家,可贾东旭根本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至于贾东旭的儿子棒梗,更是青出于蓝,不仅偷鸡摸狗,最后还得了精神病。
就算在原著里,棒梗也是个娶了媳妇就忘了娘的主。
想到这里,易中海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一切,都怪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而此时,李宏军家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我看易中海最近总是独来独往的,怪可怜的。”于莉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轻声说道。
李宏军放下手中的报纸,淡淡地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当初要是对大家都一视同仁,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话是这么说,可看他现在这个样子,我心里还是有些不忍。”于莉叹了口气。
“各人有各人的命数。”李宏军语气平静,“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确实,李宏军现在的生活可谓顺风顺水。
工作稳定,儿女懂事,于莉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事业上也小有成就。
虽然比不上她妹妹于海棠那般雄心勃勃,但胜在踏实稳健。
闲暇时,李宏军还会研究他的“旅行蝌蚪”。
这个小东西虽然吸收了不少黑气,但成长缓慢,距离进化成能带他穿越世界的旅行青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何大清父子去保城借钱的事,李宏军早有预料。
他对于莉分析道:“何大清在白寡妇家拉过帮套,现在豁出老脸去要钱,白寡妇家要是不给,他们就赖着不走。这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最后肯定能要到钱。”
说到这里,李宏军顿了顿:“要说易中海现在还有什么值得我在意的,也就是他那间房子了。不过我可不会为了一套房子就给他养老。”
李宏军心里清楚,几十年后四合院的房价会涨到天价,但现在还不是收购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