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民意(2 / 2)

“哈哈,来追我啊!”

…………

在城南的一家铁匠铺旁,几个刚下工的工匠围着水缸喝水,也在议论。

“娘的,听得老子火冒三丈!真想跟着尉迟将军他们,去北边宰了那群畜生!”

一个年轻气盛的学徒工,挥舞着拳头,脸涨得通红。

旁边一个老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小子,光有血气不行。陛下不是派兵去了吗?咱们啊,好好在工坊里干活,多造几把好刀,就算是给前线将士,给陛下分忧了!”

“师傅说得对!”

.另一个年岁稍长的工匠接口道:“咱们陛下是神仙下凡,能造出火枪大炮这样的神兵,肯定早有安排!咱们听陛下的准没错!”

一种基于对杨勇近乎盲目信任的情绪,在洛阳普通百姓和工匠中弥漫。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战略,但他们坚信,那位带领他们过上安定日子的皇帝,绝不会坐视汉家子民受难而不管,此刻的按兵不动,定然有更深远的用意。

而在一些士子文人聚集的书院、会馆,讨论则更为理性,也更能反映杨勇在士林心中的地位。

“陛下暂不出兵,实乃老成持重之举。”

一个青衫文士对同伴分析道:“如今关中如同一片泥沼,李唐、突厥、西梁纠缠不清,更有传闻说陇西薛举在旁窥伺,随时准备出动大军攻唐。此时若是贸然介入,确非良机。陛下派兵驻防边界,既是震慑,亦是预备,可见陛下心思缜密,谋定后动。”

他的同伴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观陛下自登基以来,平定河北、山东、江淮,何曾有过冒失之举?皆是谋而后动,一击必中。此次北疆之事,牵扯甚广,陛下定然是在等待一个能一举定鼎乾坤的最佳时机。吾等当相信陛下之圣断。”

“只是……苦了关中百姓啊。”

先前那文士轻轻一叹,眉宇间闪过一丝不忍,但随即又坚定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唯有尽快结束这乱世,实现天下一统,方能真正杜绝此等惨剧。而能完成此大业者,非陛下莫属!”

“说的没错!”

“的确如此啊!”

…………

一旁众人纷纷点头,这一点现在已是他们的共识。

这种将希望寄托于杨勇一统天下的论调,在见识到洛阳日益繁盛、朝廷新政不断推出的士人阶层中,颇受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