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长孙无忌的建设性意见(1 / 2)

【长安,秦王府】

夜宴的喧嚣与浮华被重重宫门隔绝在外。

秦王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却映照出一种与未央宫欢庆截然不同的凝重氛围。

李世民已卸去那身耀眼的明光铠,换上了一件玄色常服,但眉宇间的疲惫与深沉却丝毫未减。

他背对着众人,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在寒风中摇曳的枯枝,久久不语。

未央宫中与兄长太子的那场争执,父皇那看似重赏实则疏离的态度,如同冰冷的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功高震主,古来如是,可他李世民一心为大唐,何曾有过半分私心?

然而,太子的话,父皇的眼神……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与寒意在他胸中交织。

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秦琼等心腹早已静候在书房中。

他们看着秦王沉默的背影,都能感受到那平静表面下翻涌的波澜。

方才宫宴上的风波,他们或亲眼目睹,或已听闻,此刻无人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良久,李世民缓缓转过身,烛光映亮了他年轻却已刻上风霜与思虑的脸庞。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心腹,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都坐吧。这里没有外人,说说吧,对于眼下局势,对于洛阳的杨勇,诸位有何看法?”

他没有提及宫宴上的不快,但所有人都明白,那场争执本身就是当前局势最尖锐的注脚。

侍卫悄无声息地送上热茶,又悄然退下,掩上了书房的门,将冬夜的寒意与长安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

首先开口的是杜如晦,他身为秦王府属官,素以谋略深沉、思虑周全着称。

他轻轻放下茶盏,眉头紧锁,语气沉重:“殿下,今日宫宴之上,太子与诸公之言,虽显骄躁,却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然,臣以为,殿下之忧,绝非杞人忧天!杨勇,实乃我大唐立国以来,所未遇之强敌!”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分析,指尖无意识地在膝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无形的战略图:“其势崛起之速,远超预料。雁门挫突厥、刘武周,南下灭王世充,如今又雷霆般扫平窦建德!每一步都精准狠辣,绝不拖泥带水。观其用兵,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颇善运用新奇器械。黎阳津一战,窦建德十二万大军旦夕溃败,此事细思极恐!若那所谓‘火器’之威果真如此骇人,那我军惯常之野战、攻城之法,恐皆需重新考量!”

秦琼端坐一旁,腰背挺直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