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道的空气稠得像熬糊的浆糊,湿冷的霉味裹着腐叶烂根的腥气往鼻腔里钻,每吸一口都像吞了团浸过泥水的棉絮,堵得喉咙发紧,连呼吸都带着滞涩的沉。我背贴着粗糙的山壁滑坐下去,指腹无意识地蹭过石壁上的苔藓——绿中泛黑,滑腻得像没洗干净的动物油脂,沾在皮肤上就黏住了,搓了两下都没掉,只留下道凉丝丝的印子。
头顶的水滴“嗒、嗒、嗒”地砸在一块棱角磨圆的灰岩凸起上,溅起的水花比指甲盖还小,却有几滴精准地弹在我的军靴鞋帮上,晕开深色的湿痕。靴底沾着的龙圩坝煤渣混着不知是谁的血渍,早凝成了黑褐色的硬块,和这新添的湿痕叠在一起,糊成一片模糊的脏污,分不清哪是泥、哪是血。
怀里的账本被我攥得指节发白,牛皮封皮边缘被仓库爆炸的热浪燎得发脆,像块晒干的树皮,蹭过掌心时,留下一道细如发丝的灼痒,倒让我被震得发懵的脑子清明了几分。耳膜里还“嗡嗡”鸣响,不是简单的耳鸣,是像被细铁丝缠紧的蝉翼,每颤一下都扯着太阳穴发疼,混着远处隐约飘来的狗吠声——那声音被密道的石壁切碎了,忽远忽近,像困在迷宫里的狼嚎,时不时刺一下绷得快要断裂的神经。
“雷清荷的人把仓库围得跟铁桶似的——三步一个穿黑背心的岗哨,都端着改装AK,枪托抵着肩窝,连码头边的烂泥地都踩遍了,苍蝇都飞不进去。”老太太撑着竹拐杖,顺着石壁慢慢直起身,身体晃了晃才稳住,蓝布衫的下摆滴着浑浊的泥水,在山壁下积出一小滩黑印,后襟还沾着几片苍耳和断草——显然是钻过野丛绕路来的。她袖口磨破的地方,淡红的血珠顺着枯瘦的胳膊肘往下滑,“啪嗒”滴在竹拐杖的裂痕里,混着之前沾的泥土,凝成暗褐色的印子。
“我不敢靠太近,蜷在码头侧面那堆绑着烂麻绳的废弃泡沫鱼排后面看。”她喘了口气,眼神往密道外瞟了瞟,确认没动静才继续说,“他们抬出来三具尸体,用沾着油污的帆布裹着,最上面那具的左胳膊露在外头,手腕上缠着块不锈钢军表——表链磨得发亮,连接处的划痕一道叠一道,我认得,是户志的。”
我的指尖猛地攥紧,指甲掐进掌心,心脏像被一只浸了冰水的手狠狠攥住,骤然缩成一团——那确实是户志的表。上个月在沿海公路上,他开着黑色越野送我去阿坤的实验室,路过一个摆着塑料玩具的路边摊时,曾抬手看了眼时间。当时正午的阳光斜斜照进车窗,我看得一清二楚:表盘边缘磕了个月牙形的缺口,是上次和刀疤陈的人火拼时,被子弹擦到留下的;表带内侧刻着两个小字,“荷”字刻得深,边缘都磨得发毛,是雷清荷给的“记号”;旁边的“安”字浅得几乎要看不见,像是用美工刀一点一点刻上去的,刻痕里还嵌着点细小的锈——后来老周才跟我说,那是户志给三岁女儿取的小名,那孩子生在曼谷,他连一面都没见过。那表是雷清荷的“恩赐”,更是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锁,锁芯里藏着他唯一不敢示人的软肋。
“人……真的没救了?”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发哑,喉咙像卡着团湿棉花,每一个字都带着滞涩的沉。其实不用问也知道——仓库爆炸时的火光映红了半片海面,热浪把百米外的芦苇都烤焦了,中心温度足以熔掉钢筋,那样的尸体,连五官都辨认不清,只能靠那块军表确认身份,怎么可能还有活气。
老太太缓缓点了点头,从斜挎的粗布兜里摸出块皱巴巴的蓝布帕子——帕子边角磨得起了毛,上面沾着些干硬的泥土和暗红色的血渍,显然是之前擦过伤口的。她用帕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帕子蹭过鬓角的白发时,带下几根细碎的绒毛,飘落在沾着泥水的布衫上。“抬尸体的两个小子是疯狗的手下,敞着怀,露出胸口的青蛇纹身,嘴里骂骂咧咧的:‘户志哥真是冤!替雷老板挡过刀、背过黑锅,现在说没就没了,连块像样的棺材板都捞不着!’”
她顿了顿,眼神沉了沉,像是想起了当时的画面:“雷清荷就站在码头的防波堤上,手里夹着根古巴雪茄,烟灰掉在黑色西裤的裤腿上都没察觉——那裤子还是上周从香港带来的,裤脚沾着码头的泥点,全毁了。直到雪茄烧到指节,烫得他一哆嗦,才猛地把烟蒂扔在地上,用擦得锃亮的鳄鱼皮皮鞋狠狠碾了碾,火星子溅在油汪汪的水泥地上,滋啦一声就灭了。他那脸色,黑得发亮,像被盐雾浸了十年的礁石——哪里是心疼户志?分明是肉疼户志手里那批往缅甸佤邦的军火线路,还没来得及交接给新人才是真的。”
我垂眼盯着自己的军靴——靴尖沾着块半干半凝的暗红血渍,边缘泛着黑,是刚才从仓库后门窜出来时,踩在某个倒地守卫的血泊里蹭到的,血渍里还嵌着两粒细小的煤渣,蹭了两下都没掉。军靴的鞋头磨得发白,鞋帮上还留着上次和刀疤陈手下火拼时的弹孔划痕,这些痕迹像年轮,刻着我在暗网里摸爬滚打的日子。
脑子里突然像老式放映机般,闪过一幕幕关于户志的碎片:在黑色越野的副驾上,他指尖夹着根皱巴巴的万宝路,烟灰缸里堆着七八个烟蒂,有几个还冒着细烟。他开车时总爱用拇指反复摩挲手腕上的军表,不是简单的触碰,是指尖用力按压表带内侧的刻字处,指腹的老茧蹭过金属表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偶尔路过路边的儿童玩具摊,他的眼神会飘出车窗,落在那些塑料小火车上,原本冷硬的眼尾会掠过一丝柔和,像冰面下的流水,转瞬即逝就又恢复成那副阴鸷模样。
在老榕树茶馆外,他从裤兜里摸出那碗冻柠茶时,左手下意识往腰间的枪套上搭了搭——拇指蹭过沙漠之鹰的保险栓,确认是关闭状态才松了手。递茶给我时,他的目光扫过我军裤膝盖处的血渍,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下,嘴唇动了动像要问什么,最后却只是扯了扯嘴角:“快喝,凉了就涩了。”
最清晰的还是仓库里的画面:他左肩中枪的瞬间,黑色夹克像被泼了盆红墨水,血“汩汩”地往外冒,顺着胳膊肘滴在水泥地上,晕开小小的血花。可他没顾上捂伤口,反而一把拽住我的风衣后领,将我往集装箱后面拖——他掌心的老茧蹭过我的脖子,力道大得几乎要勒住我的呼吸,吼出声时带着血腥味:“你疯了?命都快没了还管账本!”右手握枪的指节绷得发白,扣扳机时稳得像钉在地上,左手却死死蜷缩着护住手腕,连中枪的剧痛都没让他松开那只军表。
他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恶人,更像雷清荷手里一把被磨得矛盾的刀——刀刃对着敌人时足够锋利,对着自己的软肋时却钝得发沉。三年前他在曼谷执行“货”的交接任务时,常去码头附近那家叫“晚星”的酒吧躲风头。酒吧的驻唱歌手阿琳总穿件红色吊带裙,唱泰语情歌时尾音发颤,像羽毛挠在心尖上。那段时间雷清荷忙着清洗内部的“内鬼”,没精力盯着他,他就每天守在酒吧听阿琳唱歌,送她回租的小公寓,一起在楼下的小摊吃芒果糯米饭,连指尖都沾着椰浆的甜。
他离开曼谷那天,阿琳抱着他的腰哭,说等他回来就去登记。可他刚到龙圩坝,就收到了阿琳寄来的拍立得照片:照片里的女婴皱巴巴的,裹在粉色襁褓里,眼睛闭着,嘴角却微微翘着,像在笑。照片背后用铅笔写着“安安,满月快乐”。他把照片剪成小块,用小刀撬开军表的后盖,小心翼翼地塞了进去,又用胶水粘牢——那是他唯一的念想,藏在雷清荷给的“赏赐”里,像藏在毒药里的糖。
可这秘密没藏过三个月。雷清荷的眼线在他换表电池时,瞥见了表盖里露出的照片边角。从那以后,安安就成了雷清荷手里的筹码,却从不用狠话威胁。偶尔派他去执行跨国运货的危险任务前,雷清荷会让手下递来一罐荷兰进口的奶粉,或是一张曼谷私立医院的疫苗接种单——奶粉罐上印着安安的名字,疫苗单上医生的签名龙飞凤舞。雷清荷会坐在红木沙发上,指尖敲着桌面,轻描淡写地说:“昨天阿琳打了电话,说安安该打麻风疫苗了,医院要家长签字,我让手下代签了。”
就是这些轻飘飘的话,像无形的锁链,把户志钉在了雷清荷的贼船上。他不是没想过逃,去年有次任务路过曼谷,他甚至开车到了安安住的小区楼下,却看见雷清荷的手下坐在对面的面包车里,盯着单元楼的门口。从那以后,他连跳海的勇气都没了——他怕自己一死,那个还没见过面的女儿,会像雷清荷说的“意外”那样,消失在某个雨夜的小巷里。
“少个随时盯着我后背的眼睛,总不是坏事。”我听见自己这么说,声音冷得像密道里浸过冰水的粗砺石壁,没有一丝温度。可话音刚落,喉咙里突然涌起一阵灼痛,像有团火在气管里烧,忍不住弓着腰剧烈咳嗽起来——咳得胸腔发颤,腰腹的肌肉都扯得生疼,连带着膝盖的旧伤都隐隐作痛。
我下意识用手背捂住嘴,指缝间传来温热的粘稠感。松开手时,借着密道顶部透进的微弱光,看见手背上沾着点暗红的血沫,混着唾液,像极了仓库爆炸时溅在地上的铁锈。心脏猛地一缩,赶紧用袖口狠狠擦掉,蹭得手腕内侧的皮肤发红,随即把脸转向密道深处的黑暗——那里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刚好遮住我眼底的翻涌:有摆脱监视的如释重负,有少了心腹大患的庆幸,却也藏着一丝连自己都觉得矫情的沉重,像密道壁上渗出来的水,凉丝丝地贴在心上。
作为卧底,我早该对这种“牺牲”麻木。户志活着的时候,就是雷清荷安在我身边的眼线,他太清楚我的破绽:上个月在黑礁湾的废弃码头,我和老周交接暗号纸条时,被海风卷走半张,落在他脚边——他弯腰捡起时,指尖捻着纸条上“红树林”的暗号,眼神里的怀疑像针一样扎人,却没当场戳穿,只是后来在越野车里“无意”提了句“黑礁湾的风真烈,能把纸吹得比鸟还远”;每次用对讲机给雷清荷汇报时,我总刻意放慢语速,想给监听的老周留解码时间,他却在一次汇报结束后,把玩着沙漠之鹰的枪柄说“汇报要干脆,雷先生最讨厌磨磨蹭蹭的人”;甚至在仓库里,他那句“别单独靠近铁柜”,语气里的提醒藏着警告,当时他左肩还在流血,却用余光死死锁着我的动作——他早就把我的试探和犹豫看在眼里,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我钉死在“内鬼”的罪名上。
他活着时,我头顶就像悬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屠刀,刀绳磨得快要断了,却不知道哪一秒会劈下来。可现在刀终于落地,我本该松口气,脑子里却反复闪过户志那只军表——上次他换电池时,我无意间瞥见表盖里嵌着的小照片:三岁的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举着块咬了一半的芒果,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甚至能想象出,她每天坐在曼谷的小阳台上,问阿琳“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却不知道她的爸爸永远回不去了,而“除掉”她爸爸的人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这念头一冒出来,心里就像压了块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湿冷礁石,沉得我喘不过气。我靠在石壁上,指尖反复摩挲着风衣内侧的桃木牌,试图用那点温润的触感压下喉咙里的腥甜——可户志最后拽着我躲子弹时,掌心的温度、军表蹭过我手腕的冰凉,还有那句“命都快没了还管账本”的吼声,像电影片段似的在脑子里循环,和女孩的笑脸叠在一起,刺得我眼睛发涩。
老太太没戳破我眼底的异样,只是枯瘦的手指伸进斜挎的粗布兜——兜口的麻绳磨得发毛,边缘还缝着块补丁,是用不同颜色的碎布拼的——摸索了片刻,掏出个用油纸包着的饭团。油纸是最粗糙的黄牛皮纸,表面印着模糊的“泰北农家米”字样,边角被汗水浸得发潮发皱,摸上去软塌塌的,却能清晰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温热,像揣在怀里捂了一路的暖炉。
“老周今早特意让渔民阿婆蒸的,说你从仓库跑出来肯定没吃东西。”她递饭团时,手腕上的银镯子“叮”地响了一声——那镯子磨得发亮,内侧刻着个模糊的“周”字,是老周年轻时送她的。她的指尖蹭过我的手背,凉得像密道里的石壁,和饭团的温热形成鲜明的对比,“里面夹了点腌萝卜干,阿婆自己晒的,咸津津的,顶饿。”
她顿了顿,下巴朝我腰间的对讲机抬了抬——那台黑色对讲机还沾着户志的血渍,屏幕边缘的裂痕在微光下像道狰狞的伤口:“老周刚在‘红树林2号’频道说,雷清荷已经把仓库爆炸的账全算在刀疤陈头上了。刚才我绕路时看见,疯狗带了二十来个手下,都扛着霰弹枪,往红树林方向去了,说是要抄刀疤陈的临时据点。”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笃定,“这正好给我们腾了空子,今晚十点,冷藏车会从边境的‘野猪沟’公路过来,司机是自己人,戴着顶旧草帽,车身上印着‘泰缅蔬菜运输’的字样,到时候你跟着我,把真线人从鱼排下的暗格转移上去就行。”
我接过饭团,指尖触到油纸的粗糙纹理,像摸在老树皮上,还能感受到米粒的颗粒感隔着油纸透出来。撕开油纸时,“刺啦”一声轻响在安静的密道里格外清晰,一股淡淡的米香混着腌萝卜的咸鲜立刻飘了出来——那是家常的味道,和龙圩坝的火药味、血腥味截然不同,勾得我空了大半天的胃一阵抽缩。低头时,我的目光落在老太太的手上: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肿得像个变形的萝卜,手背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老茧,纹路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垢;虎口处有一道新鲜的划伤,大约两寸长,伤口边缘沾着点铁锈和苍耳的碎刺,显然是刚才为了引开追兵,钻铁丝网时划的。
她和户志,都是被雷清荷的阴影裹住的人。只不过她选了攥紧拳头反抗,跟着老周在黑礁湾、龙圩坝之间穿梭,收集雷清荷走私军火的证据,哪怕每天都活在被追杀的恐惧里;户志却选了弯腰妥协,用自己的自由换女儿一时的安稳,最后还是没能护住想要护的人。想到这里,心里的沉意又重了几分,连饭团的温热都没能完全驱散。
“户志的女儿……安安,在曼谷那边会不会有危险?”我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问了出口。问的时候,我下意识攥紧了手里的饭团,指尖泛白,连油纸都被捏得皱成一团。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被头顶“滴答”的水滴声盖过,生怕自己的担忧显得多余——毕竟,户志曾是随时可能戳穿我身份的敌人。
老太太闻言,先是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往密道深处望了望——远处的狗吠声已经淡得像蚊子哼,被层层叠叠的石壁吸得没了力气。她往后退了半步,靠在竹拐杖上,腾出左手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膝盖,裤管下露出的黑布鞋沾着泥,鞋尖磨得快破了:“你放心,老周早就安排了线人盯着曼谷那边。其实户志比我们所有人想的都要细——他没跟雷清荷的人走太近,反而私下里跟老周通过几次气,说是想等安安再大一点,就找机会带着她逃去清迈。”
她顿了顿,眼神软了些,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每个月都会让曼谷的线人以‘远房表哥’的名义,给阿琳打一笔生活费,从来不用雷清荷给的卡,都是从黑市换的现金。半个月前他去码头检查刀疤陈的货轮时,趁疯狗不注意,偷偷塞给老周一张折叠的纸条——纸条是用烟盒纸写的,上面记着安安的新住址,是清迈郊区一个姓宋的农户家,还留了个七位数的座机号码,说是宋家的电话。”
“他知道雷清荷迟早会卸磨杀驴,早就给孩子铺好了后路。”老太太的声音放得更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昨天我去老榕树茶馆之前,老周已经让曼谷的线人行动了——线人打扮成送快递的,把安安从阿琳的出租屋里接了出来,坐今早七点的长途汽车往清迈去。刚才对讲机里说,已经过了碧差汶府,再有三个小时就能到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