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江城的安全(1 / 2)

行业震动的余波仍在扩散,空气中弥漫着清洗与重建的气息。在这片喧嚣与不安中,无数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那座始终保持着异常平静的工作室——江城工作室。

星耀娱乐的崩塌太过迅速和彻底,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精准爆破。这不禁让许多圈内人,尤其是那些与星耀有过节或竞争关系的势力,以及星耀残存的利益关联方,内心充满了惊疑与猜测:到底是谁,有能力、有动机,并且如此精准地拿到了那些核心机密,给了星耀致命一击?

怀疑的名单上,名字有几个。但江城,无疑位列前茅。理由很充分:他有旧怨(选秀时期的冲突、曾被吴签签粉丝网暴),他有“新仇”(星耀疑似在江城被韩松批评时推波助澜),他更有足够的“特殊性”——他那不合常理的崛起速度、深不可测的传统技艺、以及被官方背书的独特地位,都让他显得神秘而难以揣度。

然而,怀疑归怀疑,却没有任何人,敢将这份怀疑付诸行动,更不敢轻易将触角伸向江城工作室。

原因有三,如同三道无形的屏障,将江城牢牢地护在了风暴之外。

第一道屏障,是江城当前如日中天的公众影响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他现在不仅仅是“明星”,更是被官媒点赞的“传统文化创新推广者”,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反内卷偶像”、“真实代言人”。他那“摆烂却牛逼”的人设,在经历了韩松论战和星耀崩塌这两次大事件后,不仅没有受损,反而更加深入人心,拥有了极高的路人盘和国民度。在这种时候,任何针对江城的、没有铁证的恶意行动,都极有可能引火烧身,遭到公众舆论的反噬。谁也不想步星耀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全网唾弃的对象。

第二道屏障,是那篇人民网定调文章所带来的强大官方背书。

那篇文章,不仅仅是为江城正名,更像是一面“护身符”。它明确肯定了江城在传统文化传播上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意义。在这种背景下,任何试图从“专业”或“道德”层面抹黑江城的行为,都不得不掂量一下,这是否是在质疑官方的判断。与官方定下的基调唱反调,其风险远非一般的娱乐圈争斗可比。

第三道屏障,则是最现实,也最让某些人投鼠忌器的——找不到任何把柄。

星耀残存的势力,或者说其他对江城心存忌惮的资本,并非没有动过调查的念头。他们动用了一些渠道,试图从商业往来、税务、私生活、甚至是早年跑龙套时期的历史中去寻找江城的“黑料”或“破绽”。

然而,调查的结果却让他们感到沮丧和不可思议。

· 商业上: 江城工作室的运作模式简单到令人发指。合作方筛选严格,合同条款清晰,纳税记录完美。没有复杂的资本运作,没有隐藏的代持协议,更没有与任何可疑的数据公司或营销号有资金往来。他的收入主要来自有限的、精挑细选的代言和活动,以及工作室自制内容的分成,干净得像一张白纸。

· 个人生活: 更是乏善可陈。没有乱七八糟的绯闻,没有泡吧酗酒的丑闻,没有耍大牌的黑历史。最大的“嗜好”似乎是研究各种美食和茶点,偶尔被拍到不是在去吃饭的路上,就是在工作室里摆弄乐器或者……睡觉。私生活低调得像一个退休老干部,简直无懈可击。

· 过往经历: 早年跑龙套的经历虽然辛苦,但也查不出任何污点。没有为了上位的不择手段,没有签约任何黑心公司,甚至连在剧组和人口角的记录都没有。整个人生轨迹,简单,清晰,并且……干净得过分。

这种“干净”,在复杂的娱乐圈里,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但正是这种反常,构成了最强大的防御。让人即使心存疑虑,也根本找不到下口的地方。

“江城那边……查不到任何东西。”一份匿名的调查报告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和他工作室的运作,透明得不可思议,也简单得不可思议。就像……就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似乎真的只是在随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顺便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