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的尘埃落定,如同给一艘奇形怪状的船装上了风帆,指明了航向。但要将这艘船顺利驶向二公舞台,还需要为其注入流动的海水——也就是旋律。
李默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去后,很快又陷入了新的困境。他电脑里那个简陋的deo,骨架是有了,但血肉——也就是具体的旋律线条、和声进行、乐器编排——还非常粗糙和单薄。
他尝试着自己编写更复杂的旋律,但总觉得要么过于普通,配不上歌词的沙雕灵气;要么过于怪异,听起来像是噪音。他反复修改,弹了又删,删了又弹,眉头越皱越紧,进度几乎停滞。
“城哥……”李默哭丧着脸,再次向角落里那位仿佛置身事外的“定海神针”求助,“这旋律,我总觉得差点意思。太平了,或者……太乱了。配不上咱们这歌词。”
江城从一本《懒人食谱大全》中抬起头,看了眼抓耳挠腮的李默,又瞥了一眼桌上那个循环播放着单调deo的小音箱。
麻烦。
又来了。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研究一下“如何用最短步骤做出能吃的三明治”,并不想被卷入旋律编配的泥潭。
但系统的任务要求“舞台效果不垫底”,如果旋律太烂,导致演出车祸,那之前的划水就白费了,还会引来更多的麻烦(比如严导的“特别关照”或者观众的质疑)。
得想个办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问题。
他没有去接李默的话茬,也没有去看那些复杂的编曲软件界面。他只是微微侧耳,似乎更专注地听着那循环播放的deo。
李默屏住呼吸,期待地看着他,仿佛在等待神谕。
deo播放到副歌部分那段激烈吐槽的电子节奏时,江城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
“这里,”他忽然开口,打断了音乐的循环,手指随意地在空中某个点了一下,仿佛那里有节拍器,“太满。”
李默一愣:“太满?”
“嗯。”江城解释(如果这算解释的话),“吵得慌。听着累。”
他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和过度填充。这段副歌的编曲在李默的鼓捣下,塞了太多电子音效和鼓点,虽然听起来很“炸”,但缺乏层次和呼吸感,听久了确实容易疲劳。
李默若有所思。他之前光想着要“魔性”、“炸场”,确实有点用力过猛。
“那……城哥你觉得该怎么改?”李默虚心求教。
江城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这也要问我?”。但他还是给出了建议,方式极其“江城”:
“拆开。”他说,“别一起响。”
他用手势比划着,像是在分割看不见的声波:“比如,鼓点先来,停顿一下,再进贝斯,再停,然后人声和别的再进来。” 他描述的不是专业的编曲技巧,而是一种基于听觉舒适度的、最朴素的感受。
李默的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
“停顿!对!留白!制造紧张感和爆发点!”他瞬间理解了江城的意思。这就像是写文章要有句读,唱歌也要有气口!在激烈的副歌中刻意制造短暂的停顿或音效的依次进入,不仅能缓解听觉疲劳,还能让随后的爆发更有力量!
“我明白了城哥!”李默如同醍醐灌顶,立刻扑到电脑前,开始调整副歌部分的音轨。
江城看着他忙碌的背影,继续听着deo。
到了主歌部分,那段慵懒念白式的旋律。
“这里,”江城又开口,“太平。”
李默停下动作,看向他。
“加点……拐弯。”江城试图描述他感觉到的那种单调。他回忆了一下系统当初提供的“灵感火花”里提到的“生活化念白”,觉得现在这个旋律还是太“像唱歌”,不够“像说话”。
“拐弯?”李默咀嚼着这个词。
“嗯。”江城想了想,竟然破天荒地,用他那没什么调子的声音,极其随意地哼了一小段:
“冰冷~的屏幕~(音调微微上扬,带着点抱怨)
刺耳~的叮咚~(音调下沉,充满嫌弃)”
他哼得毫无技巧,甚至有点跑调,但那种语气、那种节奏感,却瞬间将歌词里的情绪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这不是在唱歌,这简直就是在你耳边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