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自然也被其他练习生和跟拍镜头看在了眼里。
很快,院子外面就开始有练习生探头探脑。
先是和江城同组(但不同家庭)的周宇,他扭扭捏捏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自家寄宿农户给的、有点干瘪的土豆,不好意思地开口:“城哥……那个,晚宴……你家鱼那么多,能不能……”
江城没等他说完,同样捞了一条不大不小的鱼,连同周宇拿来的土豆一起递还给他:“拿去。”
周宇千恩万谢地走了。
接着是郑坤,拿着几根蔫了吧唧的黄瓜……
钱小乐,捧着一小把豆角……
江城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拿着东西来“换”(哪怕东西再不值钱),他都酌情给上一条鱼或者一些笋、野菜。
他的逻辑很简单:这些东西他一个人也吃不完,老爷子更吃不了多少。与其放着,不如换点别的,或者做个顺水人情,省得这些人老是来烦他。而且,用鱼换来的土豆黄瓜,还能丰富一下自家的晚餐菜单。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张家小院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物资交换中心”。江城用他丰富的“渔获”和“山珍”,换来了各式各样的蔬菜、甚至还有一点别人家自己做的豆腐、咸鸭蛋。
原本可能因为物资匮乏而尴尬、甚至产生矛盾的晚宴任务,在江城这种无意间的“共享”下,竟然变得和谐起来。不少练习生都拿着从江城这里换到的鱼或菜,欢天喜地地回去准备晚宴了。
王撕聪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情复杂。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忍耐(被蜇),也只换来一点点蜂蜜和鸡蛋,根本无法像江城这样慷慨地帮助他人。他抿了抿嘴,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没有加入“换菜”的行列。
当夜幕降临,村中广场上燃起篝火,一张张简陋的木桌拼凑起来,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爱心菜肴”时,场面竟然出乎意料地丰盛和热闹。
虽然很多菜式简单,甚至有些卖相不佳,但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练习生们(以及江城间接)的努力。
杨锦鲤用江城给的鱼和笋,做了一道(在村民帮助下完成的)清汤鱼丸,虽然鱼丸形状不规则,但味道据说很鲜美。
周宇做了土豆烧鱼块。
郑坤拍了黄瓜,拌上了换来的豆腐。
钱小乐做了豆角炒蛋(蛋是自家寄宿户给的)。
而江城端上去的,则是一道竹筒煨鱼。
他用上午整理出来的新鲜竹筒,装入腌好的鱼块、笋片、野菜,加入少量水和调料,用湿泥封口,直接放在篝火旁的余烬里煨烤。做法原始,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鲜味。
当竹筒被劈开,那股混合着竹香和鱼鲜的热气扑面而来时,瞬间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其他练习生的注意。
最终,在村民代表的投票中,江城的竹筒煨鱼和杨锦鲤的清汤鱼丸(沾了鱼鲜和美女的光)并列获得了“最受欢迎爱心菜肴”。
杨锦鲤拿着用野花编的小花环(奖品),兴奋地跑到江城面前,非要给他也戴上一个。
江城皱着眉,一脸嫌弃地想躲,却被杨锦鲤灵活地套在了脖子上。
“哈哈哈!你看,我们都有啦!”杨锦鲤指着自己头上的花环,笑得像个孩子。
江城面无表情地想把花环摘下来,却被眼疾手快的杨锦鲤按住手:“不许摘!这是荣誉!”
直播镜头捕捉到这一幕:篝火旁,脖子上套着花环、一脸生无可恋的江城,和旁边戴着花环、笑得灿烂无比的杨锦鲤。画面竟有种诡异的和谐和喜感。
弹幕疯狂刷着“哈哈哈”和“锁死”。
严导在监控车里,看着广场上那一片(得益于江城“共享”才得以实现的)和谐景象,以及江城那虽然不情愿但依旧“出彩”的表现,感觉胸口更闷了。
他本想用晚宴任务制造压力和竞争,结果又被江城歪打正着,搞成了“资源共享,共同富裕”?
这家伙……难道真是他的克星吗?!
晚宴在热闹(对其他人而言)和无奈(对江城而言)的氛围中结束。
江城回到张老爷子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脖子上的花环扯下来,扔到了一边。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宿主通过‘物资共享’间接促成集体任务和谐完成,并获得额外荣誉(尽管不情愿),‘摆烂领导者’潜质初显。奖励现金:6000元!【反向安利光环】效果微弱提升。”
江城打了个哈欠,决定不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他现在只想赶紧泡个脚,然后睡觉。
这田园生活,事儿真多。
还是躺着发呆比较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