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各方反应(1 / 2)

考虑到曹操即便是不称帝,仅是称魏王,就会让如今的朝廷内部产生动荡。

因此,曹操与曹植经过一番商讨。

最终决定。

先把消息散播出去。

试探一下各方反应。

从众人的反应中。

再决定以何种方式称王。

就这样。

在曹操的授意下。

校史府的暗探们。

很快就把消息传播了邺城的大街小巷。

这几天邺城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全都是曹操要称魏王。

对普通百姓而言。

只要国号还是大汉,只要皇帝还姓刘。

那么无论曹操是称丞相,还是称魏公,亦或是称魏王。

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分别。

因为身份相差太大。

无论是魏王曹操,还是丞相曹操。

碾死他们,和碾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分别。

因此,这些人在得知消息后。

非但没有反抗。

反而还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

有个别能说会道者。

在这些讨论中。

骗了不少美酒。

就连花酒也蹭了不少。

……

和普通百姓只关心一日三餐不同。

士族权贵们。

关心的则是自己及自己背后整个家族的利益。

……

崔家。

崔琰在得知这个消息后。

先是一愣。

随后整个人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曹操大军进入邺城前。

崔家只能算冀州一个名气不错的士族,连前十都排不上。

可自打曹操大军进入邺城。

并且移治邺城后。

崔家的地位。

一路水涨船高。

曹植与崔瑶的联姻。

更让崔家一跃成为冀州第一士族。

后来,并州、幽州、青州三州之地,相继被曹操收复后。

崔家又成为了河北四州第一士族。

隐隐与河南第一士族颍川荀家分庭抗礼。

可即便如此,崔琰却知道。

崔家不是荀家的对手。

无论与曹操的亲密关系;

亦或是自己的个人能力;

还是两个家族的底蕴。

崔家都远远比不上荀家。

即便是曹操移治邺城也不行!

可现在却不同。

因为曹操要被封为魏王了。

光从名号上看。

崔琰就知道。

曹操的魏王国,将会以邺城为中心,向四边辐射。

届时,崔家就会像当初颍川士族背靠许都那样。

一跃成为整个大汉,最为炙手可热的家族。

而且以曹操封王的举动来看。

在未来。

曹操,亦或是曹植,将会走出最后一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而崔家的女儿,是曹植的正妻。

也就是说——

崔家有可能成为新帝国的第一批外戚。

外戚在这个时代的地位。

自不用多说。

而一想到崔家会在自己的手上,达到巅峰。

饶是养气功夫已经十分高明的崔琰。

此时嘴角的弧度,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子干,怎么样,为父的眼光不错吧!”

崔琰看向自己的儿子,臭屁道。

崔翼:“……”

“也不知道是谁,当初死活不愿意,把妹妹嫁给四公子!”

崔翼忍不住在内心腹诽。

不过见崔琰如此高兴。

崔翼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泼凉水。

就在崔翼沉默期间。

崔琰继续道:

“等过几天,我就邀请一众河北士族们联-名-上-书,请司空晋位为魏王!”

“只要此事平稳落地,届时,我崔家就会取代荀家如今的位置,在未来,我崔家甚至有可能会是第二个袁家!”

说到高兴处,崔琰直接手舞足蹈起来。

见自家父亲越说越离谱。

崔翼犹豫许久,最终忍不住道:

“父亲,司空称魏王,我崔家的确是最大的受益者,可是您有没有想过,如今的朝廷内部,会有多少人反对这件事,朝廷之外,刘氏皇族中的诸侯,如刘备、刘表、刘璋等人,可都是手握重兵、坐镇一方。

这个时候联-名-上-书,称王若不成功,我崔家将会面临什么?若是成功了,史书又会如何记载我崔家?”

崔翼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若不成功,崔家作为曹操的马前卒,会承受那些心向汉室大臣们的怒火;

若成功,以曹家如今的形势来看,未来一定会改朝换代,崔家也会因此受益。

可史书上也会记载,当初曹操之所以称王,是崔家在一旁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即,赢得了生前荣耀,却忽略了身后名。

见崔翼这么说,崔琰不由愣住。

就在崔翼以为,崔琰被自己成功说服时。

却见崔琰冷笑道:

“若是一点代价都不想付出,就想获得泼天的富贵,这世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即便是高祖皇帝,在夺得江山前,也被项羽追的仓皇逃窜,惶惶不可终日;

曹家能有今日的地位,那也是司空带兵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哪一次不是九死一生!”

“和高祖与司空相比,我崔家只需要动一动嘴皮子,这风险直接可以忽略不计!”

见崔琰这么说,崔翼大为震感。

“不过,你刚刚的话也不无道理,我听说四公子如今在举贤堂内选拔人才送往许都,你这两天找个机会给四公子说一声,趁早离开这里,邺城的事,你就不要参与了!”

见崔琰这是明显要把自己摘出来,崔翼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