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学未来的飞驰汽车(2 / 2)

“首先是技术路线的误判,他们的创始人是技术人员出身,在看到未来的换电模式搞得风生水起后,就一门心思也要学,坚持要搞换电模式,并且自建换电站网络。”

“这个模式前期投入巨大,烧钱速度惊人,他们为了迅速的抢占市场,在电池技术上选择了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合作,结果那款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不达标。上市后接连出现续航虚标和安全隐患,口碑一落千丈。”

“其次是产品定位的失误。他们首款车型定价过高,直接对标特思拉,但品牌力和智能化水平又跟不上,最终销量惨淡,根本撑不起庞大的研发和换电站建设成本。”

“后来想推出亲民车型救市,却发现资金链已经快断了,友商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又太快了,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陈阳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后是资本运作的失败,在行业融资环境好的时候,他们拒绝了几家大型基金,和投资机构的投资,坚持要独立发展。”

“等到市场遇冷,他们再想融资时,已经无人问津,银行见他们风险太高,也收紧了贷款,最终,在完成b轮融资后不到一年,资金链断裂了,眼下更是被强行破产重组。”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家有梦想但没章法的技术型公司,战略上激进,管理却不行,最终被自己的野心拖垮了。”

江辰听完,微微颔首,他依旧站在陈阳面前,目光锐利如鹰。

他没有回到办公桌后,而是将双手背在身后,语气平静地说:

“有意思,想学未来搞换电,却没学到人家的供应链管理和用户运营。”

“不过,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技术积累和用户数据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错误的战略掩盖了。”

“我们收购的,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资质,更是一个教训深刻的研发样本。”

江辰继续看向陈阳,问道:“陈阳,从你的专业角度看,你选的这个车企,你觉得最让你看重的,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我们手里已经有了固态电池这张王牌,当初也是你力主收购这家车企的。”

陈阳立刻会意,知道江辰又是在考他,往前一步,语气带着专业人士的笃定:“江董,您问到点子上了。这恰恰是我当初力主收购一家车企的核心逻辑。”

“我看重的,是他们背后那支经历过完整项目周期的整车研发团队,完整的生产线以及上下游供应链。”

“我们的固态电池技术是颠覆性的,但它终究只是一个核心部件。要把它变成一辆能跑、安全、智能的车,需要一个强大的整车集成能力。”

“飞驰的团队在底盘调校、电控系统和车身结构上有实打实的经验。他们踩过的坑,就是我们未来的护城河。\"

陈阳再一次的向江辰阐述了,之前面试时说过的话;

“与其花三五年时间从零开始组建团队、摸索经验,不如直接收购一个现成的,交过学费的团队,这能让我们的固态电池技术以最快速度落地,抢占市场先机。”

江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很好,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