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通心里高兴,因为今天父亲的老战友就传出来消息,下半年,县里的干部可能有一次大的调整,自己很有可能再往上动一动。今天听到苏淮这么一说,他也认为好事将近,才有吉言报喜。
“苏淮,你们那达怎么样?俄天天看报纸,说你们那达改革开放进行得很厉害。俄们这达消息闭塞,你能不能给俄讲一讲?”
“怎么说呐。俄只能说,现在一切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冯哥,俄只是个小人物,大事小情俄也懂得不多。但是俄知道,不管当啥官,都想搞些成绩。俄想着,不管啥成绩,都要先为老百姓着想,也要为着咱们这达的环境着想。甘泉这达还好一些,再往北看,除了满天的风沙,还有个甚?为了嫌钱,把环境破坏掉了,会被子孙骂娘的。也得子孙几代人努力,才能把环境恢复回去……”
苏淮别的都不想多说,他只想在一个小干部的心里,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显然他的这一通话,冯通没有太在意,他的关心重点,还是放在了经济发展这个环节上面,一再询问着苏淮东部的发展情况。
苏淮只好实事求是的讲解了一些。
“现在俄们那达也莫改变多少。只是私人做买卖,不再受约束。俄在家里开了一个还算不小的家具店,日子还算说得过去。”
“是吧。你一身的好本事,还能过不好日子。你那个家具店,一天能挣几块钱?十块钱能有吧。”
“冯哥,你也太小看俄咧。现在俄那个家具店,一天挣个……百十来块钱,还是稳妥的。”苏淮尽量想把握一下度,不希望吓着冯通和吴小蓉。
可能是苏淮现在接触的数目太大,随便说出来的一个小数目,还是把冯通、吴小蓉吓了一跳。
“甚?!你一天挣一百块?这一个月下来,不得挣个三千多?俄滴个神呀。咋能挣这么多钱么。”一直没有插言的吴小蓉,直接跳了起来。直呆呆地看着苏淮。
冯通、吴小蓉这对夫妻,在甘泉县里算是高收入人群。夫妻二人都有工资,而且工资都还不低。但是两个人一个月加在一起,也就开个一百多块钱。苏淮往少里说的三千多块钱,都够他们两年的工资了。
“是多了一点哈。”苏淮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后悔自己顺嘴说高了,“所以俄昨天才和永贵叔说,以后每年,俄给村里汇一千块钱过来。”
“你给村里汇一千块钱做甚?”冯通很是不理解。
“俄不想让村里再在后山伐树咧,俄就汇钱补贴给村里的小学么。”
听了苏淮的话,冯通两夫妻愣了一下神儿,然后吴小蓉感慨道:“苏淮,当初那个小学,就是靠着你才重新开学的。现在……你对大湾村有大恩嘞。”
“姐,话可不能这样说。你们吴家人对俄好着咧,俄得报这个恩情。再说咧,通娃是俄徒弟,俄也不想让他太累。”
“你呀你。姐敬你一杯。”吴小蓉端起丈夫面前的酒杯,敬着苏淮。
放下酒杯之后,吴小蓉继续说道:“苏淮,俄是大湾村人,你对大湾村的好,俄记在心里咧。”
“姐,说这些个做甚。不过,回头你再回家的时候,可得监督村里后山种树的事。青山绿水,不能让咱们这代人伐完了么。你说是不是?”
“对。刚才你和你冯哥说的话,俄都听明白咧。你说的莫错,咱们不能把子孙饭提前吃完。”
吴小蓉的话刚说完,冯通就接上了话,“苏淮,你辛辛苦苦建立的小学校,现在可出人才咧。考上县高中的有好几个娃。”
“是嘛,那可嘹扎咧。俄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大西北,去外面看看这个世界。然后再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你这话说得嘹扎咧。苏淮,大湾村小学还有五个知青教师,你这次过来,肯定和他们聊过咧,他们啥时候回城?”
“冯哥,你话说到这里了,俄也不藏着掖着。他们不想回城咧,就想在大湾村里好好当这个老师。今天俄在路上遇到秀兰姐咧,她说能想办法,帮着他们转成公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