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被苏淮问得有些尴尬。街道办为了解决一部分城镇人口的就业,是办了三个小工厂,一个手套厂,一个火柴厂,一个弹簧厂。其中就数弹簧厂最有科技含量,里面的机械最多。
可惜这三个厂有两个厂都快发不起工资了。原因就只有一个,形成不了规模,计划里分配给他们的份额很少。
只有火柴厂是刚需,老百姓的用量大,供销社就进得多。所以火柴厂是目前街道办工厂里效益最好的,用人最多的,能按时足额发工资。不过每个月也交不到街道上几个钱。因为钱除了火柴厂发工资,还要补贴那两个小厂一部分。
苏淮见王主任不说话,他继续说道:“王姨,我们和街道办的工厂没法比,但有一样我要比他们强上一点点,那就是能按月交钱。我和我兄弟媳妇都没有个正经工作,得全靠自己养活家人,所以咱们街道上能不能别把这个钱定得太高。”
“噢?你觉得每个月交多少合适?”
“王姨,这我哪懂去。您看现在回来的知青越来越多,咱们街道办上的压力是不是越来越大?嗯……这么着吧,按一个职工的标准工资来交,您看怎么样?全当我帮咱们街道上解决了一个就业名额的问题。”
听了苏淮这话,王主任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这钱不多不少,也算是合适。相当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呢,就能多养活一个人。正好,自己妹妹婆家的小叔子媳妇,还没有工作。如果给她安排一个名头……
王主任想完自己的事,又开始为苏淮考虑起来,“大淮,你说的这个办法,我理论上是同意的。不过还是要回街道上开个小会,大家伙商量一下。我虽然是主任,也不能搞一言堂不是?估计应该问题不大。对了大淮,听你话的意思,你是不是要租门脸?”
“对呀。我们家那么僻的地方,哪能干买卖。我正愁哪有门脸能租,而且价钱还要合适。王姨,这些年我是怎么走过来的,您全看在眼里,都是靠着我的手艺养活一大家子人。现在不养弟弟妹妹了,又多了三个孩子。太累了。我这么点家底子,实在不够大折腾的……”
苏淮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念了点自家的苦经。没有别的意思,他听到王主任这么一问,可能他有合适的地方推荐。自己很想要,但不能让对方狮子大开口。
“大淮,自打你爸走了之后,你是挺累的。王姨别的可能帮不上你,但是街道办正好有几间房空着,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想着就租给你吧。反正都是沿街的破房子,分给某些人住,人家还嫌弃。”
“呦,那可感情好。我谢谢王姨了。谁还会嫌弃房子不好呀?现在单位能分房子住就满不错了。”
“可不嘛。还不是仗着……算了。大淮,那几间房在东河沿大街,你要是有空的话,明天……不,后天吧。明天我先在街道上讨论一下你这件事,后天我带你去看看房。如果你认为合适的话,我就做主租给你。放心,王姨不会让你吃亏。就按租公房住的价钱来算。”
“呦,那我太谢谢王姨了。我……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您了。要不……我给您现在就磕一个?”
“滚你的吧。你个熊孩子。那咱们娘俩就这么说定了?”
“哎,说定了。后天我一早去街道找您。”
“好,早上九点吧,我在办公室等你。”
苏淮从王主任家里出来,一身的轻松。拎一份礼物,办成了两件大事儿,很是划算呀。
————
第三天一早,苏淮和张宁一起找到王主任。王主任乐呵呵地亲自带着两个人去看房。
东河沿大街最东,正是未来海城的第一个装饰城所在地。和海城主干道中山路相接。来往人流量很大。
朝南正对着东河沿大街,也正对着海城的穿城大河新河,有四间大房一间小房,几间屋后面还有一个几十平米的院子。院子里野草丛生,院子北边倒是有两棵又高又茂的树。
苏淮没想到街道办能在这么好的地方有空房。他本来还以为在东河沿大街最西头呢。就算是在最西边,他也能接受,因为人流量也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