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日志》的秘密共享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仿佛又打通了一重隐秘的关节,变得更加胶着和甜腻。江澈甚至会在她面前,坦然地点开那个文件,当着她的面记录下“今日乖乖主动索吻三次,系统愉悦度持续超标”之类的“观测结果”,引得许念面红耳赤地去捂他的嘴,却被他笑着躲开,顺势加深这个会被记录的吻。
生活仿佛浸泡在蜜糖里。然而,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极致的平静。
邮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It dia Lab),邀请江澈前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客座研究员交流,参与一个与他“情感场感知”项目高度相关的前沿课题。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邀请,代表着国际顶尖学术界对他能力的认可,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江澈收到邮件时,正和许念窝在沙发里看一部老电影。他平静地点开邮件,快速浏览,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
“怎么了?”许念敏锐地察觉到他瞬间的凝滞,凑过去看屏幕。当看到“It dia Lab”和“three onths”的字样时,她的心也跟着轻轻一沉。
三个月的分离。比上次她去威尼斯还要长。
“挺好的机会。”许念率先开口,声音尽量显得轻松自然,“It dia Lab,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她了解他对科研的热爱,也清楚这个机会对他的意义。
江澈合上笔记本电脑,转身将她揽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没有说话。他没有立刻表现出兴奋或纠结,只是沉默地抱着她,像是在确认她的存在。
接下来的几天,江澈一切如常。他没有立刻回复邮件,也没有和许念深入讨论这件事。他照常去研究院,照常回家,照常写着他的《饲养日志》,只是偶尔会对着窗外发呆的时间变长了些。
许念也没有催促。她知道他需要时间权衡。她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情绪收拾好,准备好支持他的任何决定。
这天深夜,许念被渴醒,发现身边空着。书房的门缝下透出微弱的光。她起身去倒水,经过书房时,鬼使神差地轻轻推开门一条缝。
江澈背对着门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不是It的邮件,也不是研究院的项目,而是一个她没见过的、极其复杂的代码架构图。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速度快得带起残影,神情是工作时的极度专注,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凌厉。
许念没有打扰他,轻轻关上门,心里却存了个疑。他是在为什么新项目加班吗?
第二天是周末,江澈难得地睡了个懒觉。许念先起床,想去书房拿本书看。走到书桌前,她发现江澈的电脑还开着,处于待机状态。她下意识地触碰了一下触摸板,屏幕亮起,露出了昨晚她看到的那个复杂代码架构界面。
好奇心驱使下,她仔细看去。这似乎是一个……远程协同工作平台的底层架构设计图?其中有一个核心模块被反复修改打磨,注释写着:「低延迟实时数据同步」、「跨时区协作感知增强」、「虚拟空间沉浸式交互」……
而在架构图的一角,有一个被单独圈出来、不断闪烁优化的子程序,备注名称是——「Nian's proxiity Siution (NpS)」(念念邻近感知模拟)。
许念愣住了。她不是技术专家,但看着这些模块名称和注释,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想浮上心头。
就在这时,江澈揉着眼睛走进书房,看到站在电脑前的许念和亮着的屏幕,他瞬间清醒,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想上前关掉。
“江澈,”许念转过身,看着他,声音很轻,“这是什么?”
江澈的动作僵住。他看着她清澈洞悉的眼神,知道瞒不住了。他抓了抓头发,有些挫败,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一个平台架构。”他低声承认,耳朵尖微微泛红,“我……我想着,如果要去It,三个月……太长了。”
他走上前,指着屏幕上的架构图,像个展示失败作品的孩子,语气带着点委屈和固执:
“这个NpS模块,我想模拟你在身边时的环境数据……比如你画室的光线、湿度,你常用的颜料的挥发分子信息……甚至想尝试捕捉你呼吸的频率,通过跨洋网络实时同步到我那边的终端,制造一种……你还在我身边的‘感知错觉’。”
“还有这些协同模块,我想把延迟降到最低,让我们能像现在这样,几乎无感地一起工作、看电影……甚至,我想构建一个虚拟空间,我们可以一起‘走’在查尔斯河畔……”
他说着说着,语气从挫败变得认真,眼神里闪着技术宅特有的、试图用代码改变世界(或者说,改变分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