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留项目的成果验收日,在南方湿润的晨光中如期而至。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几位特邀的知名策展人和评论家,以及同期驻留的艺术家们,将依次参观每位艺术家的工作室,进行最后的交流和评定。
许念的工作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面朝大海的窗户敞开着,咸湿的海风与松节油的气息混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创作氛围。她最新完成的作品《潮汐代码》系列,取代了之前的《共生》,占据了展厅最核心的位置。这幅作品将她对海洋韵律的感悟与数据算法的波动完美融合,色彩更加沉静深邃,笔触间充满了流动的力量感。
江澈因为学校实验室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在前一天晚上不得不提前离开。离别时,他将她紧紧拥在怀里,吻了又吻,最后抵着她的额头,声音沙哑:“乖乖,别紧张,你是最好的。” 然后,将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礼盒塞进她手里,“验收顺利的礼物,晚上再拆。”
此刻,许念穿着简洁的白色亚麻长裙,站在工作室中央,看着陆续走进来的评审和同行,深深吸了一口气。无名指上那枚微凉的指环,和他临走时的话语,成了她最好的镇定剂。
评审们的目光在作品上停留,低声交流,表情严肃而专业。许念清晰地介绍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从《共生》到《潮汐代码》的演变,对数据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的思考。她的声音起初还有些微紧,但随着讲解深入,逐渐变得沉静而自信,眼眸中闪烁着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与执着。
“……我试图捕捉的,不仅仅是海浪的形态,更是其背后如同算法般精确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与人类情感波动产生的奇妙共鸣……”她指着画布上一处由深蓝向银白过渡的复杂笔触,解释道。
一位以眼光挑剔着称的评论家,在她面前驻足良久,推了推眼镜,终于开口,语气带着难得的赞赏:“很成熟的思考,许念。你的作品里有种难得的‘理性之美’,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真正将科技内核消化后,转化出的艺术语言。从‘融衍’到‘潮汐代码’,能看到你清晰的成长轨迹,潜力很大。”
这番评价,无疑是对她这三个月努力的最高肯定。周围其他艺术家也投来钦佩的目光。
许念的心,在那一刻,如同被阳光彻底照亮的海洋,澄澈而激动。她微微鞠躬:“谢谢老师。”
验收过程持续了整个上午。送走所有评审和参观者后,工作室终于安静下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淡淡的疲惫一同袭来,许念靠在窗边,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
她成功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权威的认可。
迫不及待地,她拿出手机,想要和江澈分享这份喜悦。视频几乎是秒接,屏幕那端,他似乎在实验室的休息区,背景有些嘈杂,但他一看到她,立刻走到了相对安静的角落。
“结束了?”他看着她脸上掩饰不住的明亮笑容,唇角也跟着扬起,“看我家乖乖这表情,看来是……大获全胜?”
“嗯!”许念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星,激动地把那位评论家的评价复述了一遍。
江澈安静地听着,目光始终专注地落在她脸上,看着她眉飞色舞、自信闪耀的模样,眼底的骄傲与温柔几乎要满溢出来。直到她说完,他才低笑着,用一种与有荣焉的语气说:“我说什么来着?我的天才画家,从来都是最棒的。”
他的肯定,比任何权威的评价都更让她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