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空气里都弥漫着奋斗的气息。两条重磅消息几乎同时砸中了许念和江澈。
许念接到了辅导员的通知,她凭借“新锐之光”的出色表现和作品积累,获得了直接参加本年度“繁星”全国青年美术大赛初选的资格。“繁星”是国内美术界极具分量的赛事,堪称年轻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跳板。
几乎同一时间,江澈所在的实验室收到了全球顶尖A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的邀请函,作为团队核心,他责无旁贷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赛中。
一时间,两人都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
许念的画室再次被各种画稿、颜料和参考资料占据。她为自己定下的参赛主题是《共生》,试图探讨科技与情感、理性与感性在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微妙平衡与交融。这个主题大胆而深刻,但也意味着极大的挑战,她常常为了一个构图、一种色彩表达而反复推敲至深夜。
江澈的实验室则成了不夜城。键盘敲击声几乎二十四小时不绝于耳,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算法逻辑。他作为团队的大脑,承担着最核心的架构设计和难题攻坚,压力巨大,经常连吃饭都顾不上。
他们的同居小窝,仿佛变成了两个临时宿舍。常常是许念披着星光回到家中,江澈还在实验室挑灯夜战;或者江澈凌晨归来,许念已经在画室的小沙发上和衣而眠。
然而,物理距离的拉远,并未让两颗心产生隔阂,反而催生出一种新型的默契与支撑。
许念的画室角落,多了一个恒温智能保温杯,那是江澈某天深夜回来,发现她忘了喝已经冷掉的水后,第二天默默添置的,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温度,确保她任何时候都能喝到温水。
江澈的实验室座位上,则出现了一个小巧的颈椎按摩仪和一大盒独立包装的高能量巧克力。许念去过一次他的实验室,看到他揉着僵硬的脖颈,和桌上那些用来充饥的、并不健康的速食食品后,便不动声色地准备了这些。
他们不再有那么多时间黏在一起说腻人的情话,但关怀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许念】:
图片
图片(调色盘上尝试的新色彩)
今天的第三种蓝色,叫“澈空”,像你实验室窗外凌晨四点的天。
【江澈】:
截图
截图(一段优雅简洁的代码)
刚写的,命名“Nian's order”,优化了你那个VR看展程序的加载逻辑。
【许念】:趴桌睡了半小时,梦到你抢我冰淇淋。(附赠一个气鼓鼓的表情包)
【江澈】:(转账520,备注:赔款,买十个,等我回来一起抢。)
他们用彼此才懂的方式,在各自忙碌的赛道上,为对方点亮一盏小小的灯。
这天晚上,许念在《共生》的创作上遇到了巨大的瓶颈。她试图表现数据流与情感线的交织,但画出来的效果总是生硬割裂,无法达到她心中那种“呼吸感”。烦躁和沮丧几乎要将她淹没,她颓然地放下画笔,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一种孤独感悄然蔓延。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是江澈发来的视频请求。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