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众将皆垂首丧气,脑海里仍回荡着那一箭之威。
就连素来狂傲的吕布,此刻也颓然独坐,不停地灌着闷酒。
军师李儒见众人这般模样,暗自苦笑。他何尝不是心有余悸?但眼下当务之急,是设法渡过难关。
李儒整衣正色道:\"相国明鉴,燕王神勇实非我军将领可敌。\"
\"以当下局势,唯有暂避锋芒。\"
\"微臣现有两条对策,请相国定夺。\"
董卓闻言放下酒杯,急忙追问:\"文优既有良策,还不快快道来?\"
## 策略谏言
李儒整理思绪后缓声道:\"首策可遣使联络燕王殿下,以联姻之盟共掌天下。若此事能成,相国便可安枕无忧矣。臣近日观察,燕王与诸侯联军本非同路,亦无统属之谊。其人既为**所托辅政重臣,联姻结盟颇有可能。\"
\"然燕王贵为藩王之首,天子皇叔,或不愿与人共分江山?故臣不敢断言此计必成。\"
董卓听罢首肯:\"此计甚善!无论成败,当遣使一试。若盟约得成自然最好,若不成再谋他策。文优且说说次策为何?\"
李儒闻言露出苦笑:\"次策乃首策不成时之下策,实属无奈之举。若能与燕王结盟,此策自可弃之不用。相国不如先全力促成首策,速遣使者与燕王商议?\"
董卓颔首:\"此言有理!\"随即环视帐下诸将:\"何人愿往燕营觐见?\"
西凉众将闻言纷纷垂首装聋作哑,心中暗骂:\"竟要我等独闯燕营?若燕王看我不顺眼,一剑斩了岂不冤枉?到时连收尸之人都没有!这该死的主意既是李儒所出,为何不亲自前往?\"
见麾下众将皆低头不语,董卓怒拍桌案厉声喝道:\"尔等平日口口声声效忠于吾,如今竟都成了缩头乌龟!\"
\"本相命尔等前往燕国营地面见燕王商议联姻之事,竟无人敢应?\"
西凉诸将被这声怒喝震得浑身发颤。他们虽畏惧相国威严,却更怕触怒那位燕王殿下。
众将默默交换眼神,仍无人敢接这差事,只盼同僚中有人挺身而出。
此时吕布将酒樽轻放案几,暗中向李肃递了个眼色。以他如今身份与伤势,自然无需理会这等差遣。
但吕布并非毫无盘算之人。既知燕王有意招揽,何不趁此机会铺设后路?让这位能言善辩的心腹前去,正是两全之策。
李肃会意,心中暗道苦也,却仍起身抱拳:\"末将愿往燕营面见燕王。\"
董卓见是李肃应命,顿时面露喜色。在他眼中,这位辩才过人的将领正是最佳使节人选。
李肃领命时暗自叫苦,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这烫手差事。想那燕王喜怒无常,此去凶吉难料,但奉先既已示意,也只得走这一遭了。
李肃上一次出使成功招降了吕布及其麾下的并州铁骑,这次或许也能顺利完成出访燕营的使命。
董卓满意地捋须道:\"文优,此番出使燕营、拜会燕王商议联姻结盟之事,本相就托付与你了。\"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李肃肃然抱拳领命。
\"都退下吧。\"敲定此事后,董卓挥手示意众将返回城防岗位。
\"遵命!\"西凉诸将齐声应诺,躬身退出大殿。
李儒临行前与李肃窃窃私语片刻,随即紧随董卓离去。
待众人散尽,吕布将李肃拽到僻静处郑重叮嘱:\"文优此去拜会燕王,务必要代为转达本将的善意。\"
\"你切莫仗着使者身份在燕王面前失礼。若开罪了燕王,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警告让李儒惊出一身冷汗,唯恐卧底身份暴露。但观吕布神色,似乎只是寻常告诫。
李肃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奉先此言何意?莫非你打算投效燕王?\"
吕布坦然道:\"你我既是总角之交,又是生死兄弟,便不瞒你了。\"
\"当日与燕王阵前交锋时,燕王曾有意招揽。但念及相国知遇之恩,我暂且婉拒。\"
\"可细想燕军之强,若真要对相国不利,恐怕难以抵挡。届时你我岂不沦为阶下囚?\"
\"此举不过是为咱们留条后路。倘若相国真有不测,你我尚可转投燕王麾下。\"
李肃会意点头:\"奉先放心,我必向燕王表明你的诚意。\"
以下为
吕布轻哼一声,目送李肃策马奔向燕军大营。沉重的虎牢关城门缓缓开启,李肃驾着西凉战马疾驰而出。
马背上的李肃暗自思忖:\"奉先倒是机灵,早早便谋划退路。也算他识时务,愿归顺燕王又对我坦诚相告。换作旁人,怕是要 ** 灭口了。\"他虽然鄙夷吕布为人,但念及多年交情,加上这份投诚的大礼能为自己增添功绩,决定在燕王面前美言几句。
燕军大营前,李肃独自勒马而立,对守门校尉拱手道:\"相国特使李肃求见燕王,烦请通传。\"
校尉心中诧异:\"今日怎这般热闹?各路诸侯前来庆贺也就罢了,这敌营的董卓竟敢派人来见?我家王爷刚用神箭吓退吕布,西凉军胆寒不已,董卓怎还敢遣使?\"面上却恭敬应道:\"请稍候,末将这便禀报。\"
中军帐内,刘凤笑着对郭嘉说:\"董仲颖果然不出所料,当真派使者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