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2 / 2)

曹操并非善类,自不会为区区刘备开罪权倾朝野的燕王。此番斡旋只为维系联盟,却也埋下伏笔,使燕王不便再寻刘备麻烦。

刘凤此刻确已杀心大起,腰间【凌虚】几欲出鞘。但思及曹操所言在理,强压怒火:若真当众斩杀袁绍刘备,反教董卓老贼坐收渔利。

此举不仅会触怒各地诸侯,更会让黎民百姓误以为我不顾天下大义……

刘凤迅速敛去周身杀意,冷然道:\"也罢!今日看在孟德情面上,暂且搁置此事,先诛杀 ** 董卓要紧。\"

\"尔等欲立盟誓推举盟主,那是你们的事,孤绝不参与。\"

语毕,刘凤挥动猩红战袍,转身迈向自家军阵。

曹孟德固然机敏,难道他刘凤就是愚钝之辈?

曹操那套离间把戏,真当旁人看不破么?

虽说曹操出面调停暂解冲突,但他与袁绍、刘备的嫌隙已然加深。

末了那番话,正是给曹操设的局——特意强调是因曹孟德情面才作罢,这分明是在离间曹操与袁绍。

刘凤愿给曹操面子,却对诸侯盟主不屑一顾,这等姿态无疑将袁绍置于难堪境地。

以袁绍表里不一、心胸狭隘的性情,定会暗中记恨曹操。

至于袁绍对自己的怨怼,刘凤全然不放在心上。袁本初优柔寡断、不能任贤用能的性格,注定难成气候。

史书记载,袁绍正是夺取韩馥的冀州后,势力才急剧扩张,最终占据北方四州成为霸主。

袁绍的渤海郡与燕国接壤,日后必有一战。

既然如此,何必给袁本初留颜面?

更何况,他区区袁绍,有何资格让燕国君王、当今皇叔、诸侯之首的刘凤另眼相待?

袁绍面色阴沉地望着远去的燕王,方才那番话,无异于当众掌掴他这个盟主。

袁绍向来好面子,今日在众诸侯面前被燕王刘凤当众削了颜面,心中自然记恨。

可惜形势比人强。刘凤手握五万三千燕地精锐,莫说他袁本初,便是董卓麾下三十万西凉军,也唯此部可堪一战。

这口气憋在胸口,袁绍目光一转,陡然冷笑:\"孟德,你的脸面倒是不小。\"语罢拂袖而去。

帐外诸侯面面相觑,皆是油滑之辈——燕王、曹操、袁绍,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曹操暗自苦笑。他与袁绍自幼相识,怎不知对方脾性?原想借机挑唆,反被燕王当场点破,倒似自己挖坑自跳。

\"文台兄。\"他转而叮嘱孙坚,\"联军先锋重任在肩,且去整备兵马,当好生打出首战胜仗。\"

孙坚抱拳应下。待众人重回营帐,满座寂静如铁。

袁绍强压心中不快,迅速恢复了镇定,摆出盟主姿态下令:\"诸公即刻返回各自营寨,整顿兵马向洛阳进发,定要叫董卓老贼见识我等联军之威!\"

众人齐声应和:\"谨遵盟主号令!\"

约莫两个时辰后,在袁绍调度下,三十万联军浩浩荡荡开赴汜水关。袁绍同时遣使通报燕王刘凤进军部署。

刘凤当即率领五万三千燕地精锐随联军前进。先锋孙坚率一万五千江东精兵率先抵达汜水关前。

汜水关守将闻报三十万大军压境,惊得面无人色,急令副将:\"速往洛阳禀报相国!务请立即派兵增援,以我军现有兵力恐难久支!\"

副将得令飞马赶往洛阳。

洛阳城南相国府内,董卓接到急报立即召集众人议事。他端坐主位环视群臣:\"刚得急报,三十万叛军已抵汜水关!\"

吕布当即出列:\"义父不必忧虑!儿臣视关外群贼如草芥,愿率精兵取其首级悬于城门!\"自诛杀丁原投效董卓后,吕布官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只是因刘凤暗中策划的并州军营变故,未能如历史上那般掌控十万并州铁骑。

十万并州狼骑经过内斗减员至三万,张辽与高顺率领残部脱离,仅剩五万狼骑追随吕布投奔西凉军。董卓赏识吕布才能,为其补充五万兵马与装备,使并州狼骑重获十万之众。

吕布本性贪婪,惯于见利忘义。他在西凉军立足后,便借董卓信任暗中渗透势力。虽无背叛之意,却始终谋求扩张军权以巩固地位。此时诸侯联军讨伐西凉,吕布视此为提高声望的良机。

董卓见吕布请战,捋须大笑:\"有奉先在此,本相自可安枕无忧!\"吕布闻言面露傲色。正当董卓欲命其率十万狼骑出征汜水关时,华雄突然出列:\"区区叛军何须吕将军出手?末将愿率西凉铁骑迎敌,取诸侯首级如囊中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