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第二十四章 根须织网·南极冰层下的星轨图谱

祖种的嫩芽在实验室的恒温箱里疯长。不过半月,墨蓝、金、红三色的茎秆已缠成半人高的网,根须穿透花盆底部,在地面织出银蓝色的光纹,像张摊开的星图——石青用三维扫描仪拓下来比对,竟与地球的经纬度线完全重合,每个大洲的顶点都有个闪烁的光点。

“是全球星轨网络!”顾星辞把光纹投影在地球仪上,指尖点过南美洲的光点,“这里对应着玛雅文明的天文台,遗址里的石刻星图,和根须纹路重合度98%。”她又指向非洲,“埃及金字塔的中轴线,正好卡在光纹的节点上。”

文茜蹲在根须旁,指尖轻触光纹,望舒水晶突然亮起,投射出段流动的影像:无数根须从地心蔓延而出,穿透各大洲的土壤,在冰层、沙漠、雨林深处连接着什么,像地球的“血管”,流淌着星轨能量。

“先祖们把星轨埋在了地球的血脉里。”沈砚翻着新解锁的星图库,里面有幅上古帛书,画着“地脉连星轨”的图景,“他们怕星槎被毁、星种失传,就用根须做了备份——只要祖种苏醒,整个网络就会启动。”

这时,通讯器突然响起,是“安”星的守望者。老人的影像有些晃动,身后的星种田泛着不正常的紫光:“星种果在枯萎,根须里的能量在流失。”他举起块结晶,里面的光纹正变得模糊,“和你们地球的根须网络共振太剧烈了,像……像两张网在互相拉扯。”

杉菜突然指着实验室的祖种根须,那些光纹正在闪烁,紫色的细线顺着茎秆往上爬:“它们在同步!‘安’星的根须出问题,地球的也跟着难受!”

腾格里抱着他的黑土样本冲进来,土样里的星种芽正蜷缩成一团:“昆仑山的种植基地也这样!牧民说,草原上的芨芨草都在往地下钻,像在躲什么。”

石青的扫描仪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的全球星轨图里,南极的光点正发出刺眼的红光:“是能量失衡的源头!南极冰层下有个巨大的能量场,正在吞噬根须网络的能量!”

顾星辞立刻调出南极科考数据:“那里有片未被勘探的冰原,雷达显示冰层下有规则的金属结构——之前以为是陨石带,现在看来……”她放大影像,金属结构的轮廓与石制星槎的船底惊人相似,“是座休眠的星轨调控站!”

文茜想起帛书上的注脚:“地脉有枢纽,藏于极寒处,控星轨平衡。”她摸了摸祖种的茎秆,上面的紫光淡了些,“调控站出了故障,才导致两张网互相拉扯。得去南极重启它。”

道明寺已经在检查星槎的御寒装置:“南极零下九十度,星槎的星纹能抗住吗?”

“祖种的根须能帮忙。”顾星辞调出改装方案,“把根须纤维织进船身,能生成恒温能量层,还能顺着地脉找到调控站。”她顿了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而且,南极的星轨调控站,很可能是望舒星人在地球的最后一个基地,里面说不定有他们留给地球的‘平衡密码’。”

出发前,杉菜的野餐篮装得比以往都满:除了桂花糕、沙棘果,还有各种种子——水稻、向日葵、格桑花。“守望者说‘安’星的孩子没见过地球的花,”她把种子包好塞进储物格,“等修好了调控站,带点南极的冰土回去,种给他们看。”

腾格里带来了昆仑山的冻土样本:“我奶奶说,极寒的地方得用最韧的土。这土在雪线以上埋了千年,能稳住星种的根须。”

星槎编队驶向南极时,窗外的海洋渐渐变成白色。祖种的根须顺着舱壁蔓延,在舷窗上织出层淡蓝色的膜,挡住了外面的酷寒。文茜看着根须在膜上画出的星图,突然发现南极调控站的位置,与民国探险队日志里提到的“南极星雾带”完全重合。

“民国也有人去过南极?”她翻出日志的附录,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几个穿皮毛大衣的人站在冰原上,身后的帐篷上画着星纹,“照片背面写着‘星轨枢纽,冰封之钥’。”

沈砚的星芒吊坠突然发烫,蓝光在主控台上投射出段音频,是个苍老的声音,带着风雪的杂音:“找到冰封之钥了……是块陨铁,上面的星纹能……能让根须安静下来……”音频戛然而止,只剩下风声。

“是民国南极探险队的队长!”顾星辞快速检索档案,“记载说他们全队失踪,只留下这张照片和半段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