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202章 扬州创新,运河码头

第202章 扬州创新,运河码头(2 / 2)

东关街的居民王掌柜,开了一家绸缎庄,店铺紧邻一条城内河道。以往每到夏季,河道散发的恶臭让顾客望而却步,绸缎庄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差。如今看到街道旁摆放的垃圾木箱,又听说垃圾会通过运河运到城外,他忍不住对前来布置木箱的衙役说:“要是早几年这么做,俺的生意也不会这么差了!希望这次改革能让河道变干净,让俺的生意好起来。”

第二步是改造城内河道与修建支线下水道。工匠们分成多组,一组负责清理河道淤泥,一组负责砌筑砖石护坡,一组负责修建支线下水道。清理淤泥时,官府还特意组织了 “全民清淤” 活动,鼓励百姓参与,凡参与清淤的百姓,每天可领取两斤大米作为奖励。百姓们积极性高涨,不少人带着自家的工具前来帮忙,有的划船清理水面垃圾,有的用锄头挖河底淤泥,还有的帮忙搬运淤泥,场面十分热闹。

“以前这河道里全是垃圾,夏天臭得没法出门,现在清理干净了,看着就舒服!” 一位参与清淤的大爷,一边擦汗一边说道,“要是能一直保持这么干净,俺们住在这里也舒心。”

支线下水道的建设,参照了洛阳的 “U” 形沟槽设计,但根据扬州多雨的特点,将沟槽深度增加至五尺,确保雨季不会积水。下水道与明渠的连接处,设置了滤网,防止垃圾进入明渠堵塞河道。明渠旁的芦苇,由农科学子负责种植与养护,他们还特意挑选了生长迅速、净化能力强的芦苇品种,确保能尽快发挥作用。

第三步是建设公共厕所。扬州的公共厕所,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 厕所屋顶采用江南常见的 “歇山顶”,覆盖青瓦,四角微微上翘,显得灵动飘逸;墙面采用白色灰浆涂抹,上面绘制着水墨山水画,有垂柳、桃花、乌篷船等元素,与扬州的水乡景观相得益彰;厕所内设置了两个洗手池,通过竹管从附近的河道引水,常年保持清水流淌,洗手池旁还摆放着皂角,方便百姓洗手。

公共厕所刚建成时,吸引了不少百姓前来参观。一位老大娘站在厕所前,看着墙上的水墨画,笑着说:“咱们扬州的厕所,比有些人家的院子还干净、还好看!以后再也不用随地方便了,既体面又卫生。”

改革推进过程中,李逸始终留在扬州,每天都到工地巡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改造东关街的明渠时,工匠们发现河道旁的几间夯土房地基不稳,若砌筑砖石护坡,可能会导致房屋坍塌。李逸得知后,立刻让人请来水利专家与工匠,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先加固房屋地基,再采用 “悬臂式护坡”,将护坡的支撑结构深入地下,避免挤压房屋地基。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扬州的城市改革初见成效。运河沿岸的垃圾码头顺利投入使用,街道旁的垃圾木箱再也没有出现满溢的情况,垃圾通过渡船及时运到荒岛上填埋,运河水面上的漂浮垃圾日渐减少;城内的明渠改造完成,淤泥与垃圾被清理干净,砖石护坡整齐美观,芦苇长势旺盛,清澈的河水在明渠中缓缓流淌,再也没有以往的恶臭;公共厕所分布在各坊,干净整洁,成为扬州的一道特色景观。

东关街的王掌柜,感受最为明显。绸缎庄旁的明渠改造完成后,水质变得清澈,微风拂过,只有芦苇的清香,再也没有以往的腥臭味。顾客们愿意在店铺里多停留一会儿,挑选绸缎的时间也更长了,绸缎庄的生意比改革前好了三成。“现在每天开门,看到窗外的清水与芦苇,心里就敞亮!” 王掌柜笑着对前来走访的李逸说道,“这都得感谢李大人的好主意,让俺们扬州变干净了,生意也变好了!”

在扬州的码头边,一位常年往来于扬州与长安的胡商,看着干净的运河与街道,忍不住对身边的伙计说:“以前来扬州,总觉得这里又脏又臭,这次来,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街道干净,河水清澈,连厕所都这么整洁,以后要多来扬州做生意。”

李修仁看着扬州的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他给李治上奏,详细汇报了扬州的改革成效,还特意提到李逸的指导之功:“扬州改革能有今日之成效,全赖李侍郎因地制宜、创新方案,为扬州百姓谋福祉,为水乡城市治理提供了典范。”

李治收到奏疏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李逸与李修仁,并将扬州的改革经验推广到江南的苏州、杭州等水乡城市。

此时的扬州,早已褪去了往日的脏乱。运河水面清澈,乌篷船在河中缓缓划过,留下一道道涟漪;城内的明渠旁,芦苇随风摇曳,百姓们在渠边散步、洗衣,欢声笑语不断;街道干净整洁,垃圾木箱摆放整齐,公共厕所美观实用;集市上,商人云集,顾客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李逸站在运河边的垃圾码头上,看着渡船载着垃圾缓缓驶向荒岛,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扬州的改革只是水乡城市治理的开始,未来,江南的每一座水乡城市,都将像扬州一样,在保护水乡特色的同时,实现环境的清洁与宜居,让大唐的江南,不仅有 “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美景,更有 “水清岸绿、百姓安居” 的幸福生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运河水面上,波光粼粼。李逸与李修仁并肩站在码头边,望着眼前的水乡美景,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大唐的城市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务实,就一定能让每一座城市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在干净、整洁、宜居的环境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