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看着李逸自信的模样,又想起他此前改良火药武器、助唐军收复河西的功绩,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缓缓点头,语气郑重地说道:“好!朕便给你一个机会。明日辰时,在太极殿广场,你可准备所需器具,当着众卿的面演示实验。若你能说服众卿,证明此书的价值,朕便准你将《现代常识入门》列为技艺科教材;若不能,此事便就此作罢,你也需认下‘误导学子’之过。”
“臣遵旨!谢陛下!” 李逸躬身行礼,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他知道,明日的演示至关重要 —— 不仅关乎《现代常识入门》能否推广,更关乎现代科学知识能否在大唐落地生根。
退朝后,李逸并未停歇,立刻返回皇家科学院,召集工匠与技艺科的学子,准备次日的演示器具。他亲自列出清单:算筹与阿拉伯数字的运算对比工具、杠杆原理演示用的木杆与石头、验证浮力的水盆与不同材质的物体、模拟船只航行的模型…… 每一件器具,他都亲自检查,确保演示时不出差错。
苏瑶得知消息后,也赶来帮忙。她看着李逸忙碌的身影,轻声说道:“逸哥哥,明日面对的是保守派官员,他们恐怕会故意刁难,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逸握住苏瑶的手,眼中满是坚定:“瑶儿放心,我早已做好准备。只要实验能成功,只要知识能证明其价值,即便他们想刁难,也找不到理由。我相信,陛下与中立派官员,会做出公正的判断。”
当晚,皇家科学院的工坊内灯火通明,工匠们连夜赶制演示器具,李逸则反复演练演示步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他知道,明日的太极殿广场,不仅是一场实验演示,更是一场传统观念与新知识的交锋 —— 他必须赢,才能为大唐的科技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与此同时,国子监祭酒郑修远与崔玄龄等保守派官员,也在私下商议。“明日李逸若真能演示成功,该如何应对?” 郑修远眉头紧锁,语气担忧。崔玄龄冷笑一声:“他即便能演示一二,也不过是些粗浅的技巧,难登大雅之堂。明日我们只需抓住‘违背经典’这一点,无论他演示得多成功,都不能承认这些知识的价值。只要我们众人齐心反对,陛下也不会轻易违背传统。”
其他保守派官员纷纷点头,一致同意崔玄龄的计策。一场围绕《现代常识入门》的较量,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次日清晨,天刚亮,太极殿广场上便已布置妥当。广场中央,摆放着李逸准备的演示器具:左侧是算筹与写有阿拉伯数字的木板,中间是木杆、石头与水盆,右侧是模拟船只航行的水池与小船模型。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依次站立,唐太宗则坐在广场北侧的高台上,神色平静地注视着下方。
辰时一到,唐太宗高声宣布:“演示开始!李逸,你可开始了。”
李逸走上前,对着众卿拱手行礼,随后拿起算筹与阿拉伯数字木板,声音洪亮地说道:“众卿请看,这是我大唐传统的算筹,这是西域传来的阿拉伯数字。我们来计算‘三百二十六加四百八十七’—— 用算筹,需摆出相应的筹码,运算过程繁琐,且易出错;而用阿拉伯数字,只需写下‘326+487’,从个位加起,个位 6+7=13,写 3 进 1,十位 2+8+1=11,写 1 进 1,百位 3+4+1=8,结果便是 813,既快捷又准确。”
说着,李逸当场演示运算过程,用算筹花费了近一盏茶的时间才得出结果,而用阿拉伯数字,仅用了几息时间。不少官员见状,眼中露出了惊讶之色 —— 尤其是负责财政、户籍的官员,深知算筹运算的繁琐,阿拉伯数字的便捷让他们心动不已。
崔玄龄却立刻反驳:“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算筹运算虽慢,却蕴含圣人的‘数之理’,阿拉伯数字即便快捷,也只是粗浅的计数工具,难登大雅之堂!”
李逸并未理会崔玄龄的质疑,继续演示杠杆原理。他让两名工匠抬来一块重五百斤的石头,说道:“众卿请看,此石重五百斤,单人无法搬动。若用这根长十尺的木杆,将支点放在离石头三尺处,只需一人在另一端用力,便可将石头撬起。” 说着,他亲自上前,握住木杆的一端,轻轻用力,石头果然缓缓抬起。
“这便是杠杆原理,” 李逸解释道,“工匠们修建房屋、搬运重物,若能运用此原理,可节省大量人力;军队制作投石机、攻城锤,也能借助此原理提升威力。这并非‘杂学’,而是能实实在在助力大唐发展的实用知识。”
广场上的官员们纷纷点头,连一些保守派官员,也无法否认杠杆原理的实用性。郑修远却依旧固执地说道:“此乃‘技巧’,非‘大道’。学子当学圣人之道,而非这些工匠的技巧!”
李逸并未争辩,转而演示浮力实验。他将一个铁块与一个木制小船放入水盆中,铁块迅速沉入水底,而小船却浮在水面。“众卿请看,铁块与小船重量相近,却一沉一浮,” 李逸说道,“这是因为小船排开水的体积更大,受到的浮力更强。造船师若能理解此原理,可将船体造得更宽大,提升载重量与稳定性,这对大唐的航海贸易与水军建设,都有极大益处。”
最后,李逸演示了 “地球是圆的” 的佐证实验。他在水池中放入一艘小船模型,让工匠推动小船远离岸边,官员们清晰地看到,小船渐渐远去时,首先消失的是船身,最后只剩下桅杆顶端,与书中描述的 “远行船只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完全一致。
“众卿,” 李逸走到广场中央,对着唐太宗与百官躬身行礼,“方才的实验,已证明书中知识的实用性与真实性。这些知识,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天文,都能助力大唐的手工业、商业、军事与航海发展,让百姓受益、国家强盛。臣恳请陛下与众卿,以大唐发展为重,准许《现代常识入门》列为技艺科教材,让知识惠及更多人!”
广场上一片寂静,官员们神色各异 —— 保守派官员脸色难看,却无法反驳实验结果;中立派官员眼中满是认可,纷纷点头;唐太宗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已有了最终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