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44章 暗助李治,民生小事显信任

第144章 暗助李治,民生小事显信任(2 / 2)

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陛下英明,太子殿下能有此进步,实属大唐之幸。”

而此时的魏王府内,李泰正看着手下送来的江南赈灾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自上次拉拢李逸失败后,他便派人暗中监视李逸与李治的动向,却只发现李逸每日处理盐铁监管、市舶司分司的事务,要么去技艺学院视察,要么去长安西市了解贸易情况,从未与李治公开往来;李治则忙着筹备江南赈灾,除了与小禄子接触,也未与其他官员有过可疑往来。

“就这么巧?李治突然想出‘以工代赈’的方案?” 李泰将报告摔在案上,语气中满是怀疑,“肯定是李逸在背后支招!可为什么找不到任何证据?”

手下的谋士崔玄龄也皱着眉:“我们的人查遍了户部、东宫的往来文书,甚至跟踪了小禄子,都没发现李逸与李治传递消息的痕迹。小禄子每次去户部,都只是送点心,从未带过其他东西,实在找不到‘结党’的证据。”

“找不到证据,难道就看着他们得势?”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江南赈灾若成功,李治在民间的声望定会提升,父皇对他的信任也会加深,这对我们极为不利!”

崔玄龄沉思片刻,说道:“殿下,不如从‘粮食调拨’入手。我们可以派人去江南,散布谣言,称‘调拨的粮食被李治私吞,发放给农户的都是陈粮’,只要引发农户不满,即便找不到李逸与李治结党的证据,也能破坏他们的赈灾成果。”

李泰眼前一亮:“好!就这么办!务必让谣言尽快传遍江南,让李治的赈灾功亏一篑!”

然而,崔玄龄的计划很快便落空了。李逸早已料到魏王党会从中作梗,提前通过民生服务站告知江南农户:“调拨的粮食均为新粮,每袋都印有国库印章,若发现陈粮,可随时向御史举报。” 同时,他还让市舶司分司从泉州港调运了一批海外的椰枣、无花果,作为 “额外补贴” 发放给农户,进一步稳定了民心。

当魏王党的人在江南散布谣言时,农户们看着手中印有国库印章的新粮,又尝着香甜的椰枣,根本无人相信谣言。反而有农户将散布谣言的人扭送到御史处,御史查明真相后,将其杖责五十,押送回长安治罪。

消息传回魏王府,李泰气得砸碎了案上的琉璃盏,却再也无计可施 —— 李逸与李治的合作,始终围绕 “民生” 展开,不涉及党争,不谋取私利,既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又获得了唐太宗的信任,让他根本找不到攻击的突破口。

而在户部衙门,李逸看着江南送来的 “水渠修建进度报表”,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报表上写着:“苏州水渠已完工三成,预计下月可全部竣工;农户参与度达百分之百,无一人投诉;粮食发放到位,额外补贴深受好评。”

此时,小禄子再次送来点心,还带来了李治的口信:“江南灾情已得到控制,父皇对此次赈灾极为满意,还夸我有‘治国之才’。这份功劳,我记在心里,日后定不会亏待李侍郎。”

李逸笑着对小禄子说:“替我谢过太子殿下,告知殿下,只要他能坚守‘务实利民’的初心,臣便会一直支持他。”

暮色再次降临,长安的街道上渐渐安静下来,唯有户部衙门的烛火依旧明亮。李逸拿起笔,继续核对盐铁监管的报表,心中却清楚 —— 这场围绕 “民生小事” 的暗助,不仅让他与李治的信任更加深厚,也为未来的改革与朝局稳定,埋下了坚实的伏笔。而他与李治的合作,就像江南正在修建的水渠,看似平凡,却能在未来滋养民生,灌溉出大唐更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