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26章 张柬之不甘,勾结旧部谋诬陷

第126章 张柬之不甘,勾结旧部谋诬陷(2 / 2)

就在这时,张柬之突然从队列中走出,“扑通” 一声跪在大殿中央,高举手中的奏疏,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户部侍郎李逸,出使回纥期间与可汗吐迷度私交过密,还私受回纥战马百匹,据为己有,意图谋反!臣这里有李逸与回纥可汗的书信残片,还有战马交易清单,恳请陛下彻查,以正朝纲!”

说着,张柬之将奏疏与伪造的 “证据” 一同呈上,由内侍转交给唐太宗。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什么?李侍郎要谋反?这不可能吧!”

“李侍郎为大唐做了这么多实事,怎么会谋反呢?”

“可张大人有证据啊,书信残片与交易清单都有,说不定是真的……”

议论声中,保守派官员纷纷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谋反乃滔天大罪,事关大唐安危,恳请陛下立刻下令,将李逸打入天牢,彻查此事!”

“陛下,李逸权势日盛,若真有谋反之心,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大唐的安危,绝不能姑息!”

唐太宗接过张柬之的奏疏与 “证据”,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仔细翻阅着奏疏,又拿起书信残片看了看 —— 残片上的字迹,确实与李逸的笔迹有几分相似,内容则写着 “回纥战马已收到,待时机成熟,便按计划行事”,语气隐晦,却引人遐想;战马交易清单上,也确实有一个模糊的 “李逸” 签名。

唐太宗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矛盾。他与李逸相识多年,深知李逸的为人 —— 李逸出身白身,却心怀百姓,一心为大唐的繁荣发展着想,盐铁改革、西域商路恢复、江南救灾,每一件事都做得踏踏实实,绝不像有谋反之心的人。可张柬之呈上的 “证据” 看似确凿,保守派官员又纷纷施压,谋反罪名重大,他即便再信任李逸,也不能置之不理。

“陛下,李逸狼子野心,若不尽快处置,恐会酿成大祸!” 张柬之见唐太宗犹豫不决,再次高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煽动,“如今长安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人心惶惶,若陛下不彻查此事,恐会动摇民心,影响大唐的稳定!”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最后落在户部尚书王圭与吏部尚书杜如晦身上 —— 他们是李逸的坚定支持者,也是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

“王爱卿,杜爱卿,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唐太宗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王圭立刻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疑点重重!李逸出使回纥,是为了联合回纥共护西域商路,换取战马也是为了充实安西都护府的军备,并非据为己有。至于书信残片与交易清单,臣恳请陛下派专人核查,确认其真伪。在真相未查明之前,不宜轻易定罪,以免冤枉好人,寒了忠臣的心!”

杜如晦也附和道:“陛下,王尚书所言极是!李逸自入朝以来,忠心耿耿,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仅凭张大人的一面之词与几张可疑的‘证据’,便定他谋反罪名,未免太过草率。臣恳请陛下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彻查此事,还李逸一个清白!”

支持李逸的官员纷纷响应,要求唐太宗谨慎处理,查明真相。朝堂之上,支持派与保守派再次陷入对立,气氛愈发紧张。

唐太宗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已有了决断。他将奏疏与 “证据” 放在案上,语气郑重地说道:“李逸是否谋反,事关重大,朕不能仅凭几张‘证据’便定他的罪。朕决定,成立核查小组,由王圭、杜如晦牵头,联合御史台、大理寺的官员,共同彻查此事。在核查期间,暂停李逸的户部侍郎职务,软禁于府中,不得与外界接触。若核查结果证明李逸清白,朕定会还他公道;若证明他确有谋反之心,朕也绝不姑息!”

张柬之闻言,心中虽有不甘 —— 他本想直接将李逸打入天牢,却也知道,唐太宗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已是对他的 “让步”。他躬身说道:“陛下英明!臣相信,核查小组定会查明真相,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纷纷散去。王圭与杜如晦找到李逸,将朝堂上的情况告知于他。李逸听后,心中虽有愤怒与委屈,却也明白,此时唯有配合核查,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王尚书,杜尚书,多谢二位大人信任。我李逸对大唐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定能经得起核查!” 李逸语气坚定地说道。

王圭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李大人放心,我们定会尽快查明真相,还你清白。你在府中安心等待,切勿急躁,以免中了张柬之的圈套。”

李逸点点头,心中却明白,这场由张柬之策划的阴谋,才刚刚开始。他看着远处皇宫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苏瑶,为了那些信任他、支持他的百姓,为了大唐的繁荣与稳定。

而此时的张柬之府邸,张柬之正与赵虎等人商议下一步的计划。“虽然没能直接将李逸打入天牢,但暂停他的职务,软禁于府中,已是我们的胜利。”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接下来,我们要在核查小组中安插人手,阻止他们查明真相,同时继续散布谣言,让百姓与官员更加相信李逸谋反的‘事实’。只要拖延时间,等到谣言深入人心,即便核查结果证明李逸清白,陛下也会对他产生猜忌,李逸再也无法回到往日的地位!”

赵虎等人连连称是,一场针对李逸的更大阴谋,正在悄然酝酿。长安的新春,本该是喜庆祥和的时节,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诬陷,蒙上了一层阴影。李逸与苏瑶的婚礼,也因此变得前途未卜,大唐的朝堂,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