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的推广则充满了挑战。赵威带领团队抵达雁门关时,正遇到驻军查获一批私盐。这批私盐共五百斤,由匈奴商人暗中走私入境,准备高价卖给边境百姓。赵威立刻与雁门关守将李将军商议,制定 “军民联防” 制度:驻军负责巡查边境线,严防私盐私铁入境;地方官府负责监管境内盐铁交易,严厉打击本地私贩。同时,他们在边境各州县设立 “盐铁供应点”,由朝廷统一调配盐铁,优先保障驻军与百姓需求。
在朔州,有当地豪强试图囤积盐铁,哄抬价格。赵威得知后,带领御史直接上门,出示朝廷法令:“盐铁改革乃陛下亲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者,轻则罚款,重则流放!” 豪强见赵威态度坚决,又听闻其他地区私贩被严惩的消息,不得不放弃囤积计划,按平价出售盐铁。赵威还在边境地区张贴告示,公布举报电话(唐代虽无电话,但此处可设定为 “举报信箱”,由专人每日查看),鼓励百姓举报私盐私铁交易,凡举报属实者,给予十贯钱奖励。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短短一个月内,边境地区私盐私铁交易减少九成。
时间飞逝,转眼半年过去。全国盐铁改革推广工作基本完成,各地成效陆续显现。李逸汇总各地奏报,整理出一份详细的 “改革成效报告”,入宫呈给唐太宗。
在民生层面,成效最为显着。全国官盐均价从改革前的每斤五十文降至三十文,降幅达四成;铁均价从每斤一百一十文降至八十文,降幅近三成。在偏远的凉州,农户马老栓拿着新买的铁锅,激动地对上门回访的指导团队成员说:“以前买一口铁锅要花半个月的工钱,如今只需十天,而且铁锅质量更好,用着也轻便。家里的盐也够吃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买盐还要托人四处打听。” 更重要的是,私盐私铁基本绝迹。以往,私盐因价格低廉,虽质量差、含有杂质,仍有百姓购买,不少人因食用私盐生病;私铁则多为劣质产品,农具用不了多久便会损坏。如今,百姓用上了平价优质的官盐官铁,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生产生活也更加便利。
在经济层面,改革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盐铁税收较改革前增长四成,仅半年时间,国库便新增收入两百万贯,极大地充实了国家财政。盐铁衍生品市场更是一片繁荣,江南盐场推出的茉莉美容盐、桂花浴盐远销京城与边境,蜀地铁厂研发的炒菜锅、炖汤锅、剪刀、镰刀等产品深受百姓喜爱,带动了木材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在扬州,因盐铁衍生品生产需求增加,新增作坊二十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三千余个,不少原本失业的百姓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大幅提升。扬州作坊主陈掌柜说:“以前只做普通盐铁生意,利润微薄,如今生产衍生品,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不仅自己赚了钱,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真是两全其美。”
在社会层面,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百姓对朝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各地官府收到的百姓感谢信堆积如山。在荆州,百姓自发为当地官员送匾,上面写着 “为民办实事,清廉好父母”。同时,地方官员的贪腐现象明显减少。改革前,盐铁行业因利润丰厚,是贪腐高发领域,不少官员与私贩勾结,中饱私囊。如今,监管体系完善,每一笔盐铁交易都有记录,每一笔税收都能溯源,官员贪腐的空间被大幅压缩。据刑部统计,改革半年内,全国盐铁领域的贪腐案件较去年同期减少八成,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各地犯罪率也有所下降。
这日朝会,唐太宗手持李逸呈交的 “改革成效报告”,向满朝文武展示:“全国官盐均价下降四成,铁价下降三成,税收增长四成,新增就业岗位数千个,百姓满意度大幅提升!盐铁改革能在全国顺利推广,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效,李逸功不可没!”
唐太宗的目光落在李逸身上,充满了赞赏与信任:“李逸不仅有谋略,更有执行力,能因地制宜解决各地难题,让改革真正惠及百姓。从今往后,户部的财政改革事务,可多交由李逸负责,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多力量!”
李逸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臣定不负陛下信任,不负百姓期待,全力以赴推进财政改革,为大唐盛世添砖加瓦!”
殿内文武百官纷纷向李逸投去敬佩的目光,掌声雷动。阳光透过太极殿的窗户,洒在李逸身上,也洒在满朝文武脸上,映照出大唐蒸蒸日上的希望。此时的李逸心中清楚,盐铁改革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改革任务等待着他,而他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改革的红利还在持续释放。在江南,盐铁衍生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日本、高丽等国,为大唐赚取了大量外汇;在西北,平价盐铁的供应促进了当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了茁壮的庄稼,铁匠铺里传出了阵阵清脆的打铁声;在边境,军民同心,盐铁供应充足,士兵们士气高涨,百姓们安居乐业,边境线一派安宁祥和。
唐太宗时常微服出巡,看到市集上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商家们对改革的称赞,心中倍感欣慰。他深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百姓的支持,而改革便是连接朝廷与百姓的桥梁。只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大唐定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这夜,李逸站在府中庭院,望着天上的明月,思绪万千。从最初的盐铁贪腐调查,到试点改革,再到全国推广,一路走来,虽历经艰辛,却也收获满满。他想起在西北甘州,百姓们买到平价盐铁时的喜悦;想起在边境朔州,官兵们查获私盐时的坚定;想起在中原郑州,商家们积极配合改革时的热情。这些画面,都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接下来,该着手推进税制改革了。” 李逸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改革之路没有终点,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让大唐的经济更加繁荣,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而他,将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