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地点:江南织造府东侧逸品女红坊;
报名时间:即日起三日内,每日辰时 - 申时。”
告示贴出后,反响远超预期。第一日清晨,女红坊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女子们带着自己绣的手帕、缝补的衣物,前来报名,有的甚至是从几十里外的乡镇赶来的。苏瑶亲自负责面试,在工作间摆了几张桌子,让报名的女子现场展示技艺 —— 绣一块小帕子,或缝一件简单的短衫,她不仅看技艺好坏,还会询问她们的家庭情况,优先录取家中贫困、急需收入的女子。
“姑娘,我能报名吗?” 一位名叫林嫂的女子,约莫三十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裙,手里抱着一个绣着莲花的手帕,声音带着几分紧张,“我家夫君三年前摔断了腿,不能下地干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四岁,全靠我接些零散针线活养家,有时候一天都赚不到十文钱,孩子都吃不饱饭。要是能进女红坊,我一定好好干!”
苏瑶看着她手中的手帕,莲花绣得栩栩如生,针脚细密均匀,便笑着说:“林嫂,你绣得很好,你被录取了。进了女红坊,好好做,每月赚几贯钱没问题,肯定能让孩子吃饱饭。”
林嫂激动得眼眶泛红,握着苏瑶的手,连连道谢:“多谢姑娘!多谢姑娘!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还有一位名叫春桃的姑娘,才十八岁,是个孤儿,靠给人缝补衣裳为生,常常住客栈,没有固定住处。苏瑶得知她的情况,不仅录取了她,还特意安排了靠近工作间的宿舍,方便她上下班。“春桃,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好好学手艺,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苏瑶对她说。
春桃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短短三天,报名的女子就有一百五十余人,苏瑶从中录取了一百二十人 —— 既要保证技艺过关,又要优先照顾贫困家庭。录取名单公布时,没被录取的女子有些失落,苏瑶安慰道:“大家别着急,等女红坊扩大规模,还会继续招募,大家可以先在家练习技艺,下次报名肯定优先考虑。”
第三步是培训。为了保证女红坊商品的品质,苏瑶从江南织造府请来了三位资深绣娘 —— 张绣娘擅长苏绣,绣出的花鸟栩栩如生;李绣娘擅长裁剪,能根据不同身材,剪出合身的衣物;王绣娘擅长配色,能搭配出既美观又符合百姓审美的颜色。
培训在女红坊的院子里进行,一百二十名女子分成三组,分别跟着三位绣娘学习。张绣娘教大家刺绣技巧:“绣香囊时,针脚要均匀,每一针的长度都要一样,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平整;绣花鸟时,要用‘套针’,让颜色过渡自然,看起来更鲜活。”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针线,在绷子上演示,女子们围在一旁,认真看着,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下关键步骤。
李绣娘则教大家裁剪:“剪棉布襦裙时,要先量好尺寸,领口要留三寸,袖口要留两寸,这样穿起来才舒服;布料要铺平,不能有褶皱,不然剪出来的衣裳会歪。” 她还带来了不同尺寸的纸样,让女子们照着纸样练习裁剪,手把手纠正她们的错误。
王绣娘教大家配色:“香囊的颜色,要根据季节来定 —— 春天用浅绿、粉红,夏天用淡蓝、白色,秋天用金黄、橙色,冬天用深红、墨绿,这样百姓才喜欢;衣物的颜色,要选耐脏、百搭的,比如女子的襦裙用淡粉、浅蓝,男子的短衫用藏青、灰色。”
女子们学得格外认真,林嫂每天都提前半个时辰到女红坊,练习刺绣;春桃则利用休息时间,跟着李绣娘学习裁剪,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巧。苏瑶每天都会去培训现场,看着女子们专注的神情,听着针线穿梭的 “沙沙” 声,心中满是欣慰。
培训结束前,苏瑶召集所有女子,站在院子里,语气郑重:“咱们女红坊的商品,要销往逸品轩,代表的是‘逸品’的品质,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做,不能马虎。只要大家认真做,不仅能赚到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还能让自己的手艺被更多人认可,说不定以后,咱们女红坊的商品,还能卖到长安、洛阳去!”
“我们一定好好做!” 女子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眼中满是干劲与期待 —— 她们中,有人想给孩子买件新衣裳,有人想给丈夫治病,有人想攒钱盖间新房子,而女红坊,给了她们实现这些愿望的希望。
培训结束后,逸品女红坊正式开工。工作间里,女子们坐在桌前,有的穿针引线,绣着香囊上的花纹;有的拿着剪刀,认真裁剪棉布;有的则坐在缝纫机前(李逸特意从技艺局调了几台改良的脚踏缝纫机),缝制衣物。院子里,晾晒架上挂满了绣好的香囊,有绣着莲花的、有绣着牡丹的、有绣着蝴蝶的,五颜六色,格外好看;缝好的棉布襦裙、短衫,叠得整整齐齐,堆放在原料架旁,等着送往逸品轩江南分店。
苏瑶站在工作间门口,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逸品女红坊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份承载着民生希望的事业 —— 它让那些困于贫困的女子,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尊严,有了对未来的期待。而这,也是她与李逸一直追求的 “实用利民”—— 用一个个小小的项目,改变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让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生机与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女红坊的院子里,照亮了女子们脸上的笑容。苏瑶拿出纸笔,写下一封信,寄给长安的李逸,信中说:“李逸哥哥,女红坊开工了,女子们都很用心,第一批香囊和衣物下周就能送到逸品轩。看着她们有活干、有盼头,我觉得做这一切都值了。”
夜色渐浓,女红坊的灯依旧亮着,有的女子还在加班赶工,想多赚些钱;有的则在宿舍里,聊着未来的生活。苏瑶知道,逸品女红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她还要扩大规模,招募更多女子,开发更多商品,让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