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83章 改良犁具,曲辕犁 2.0 问世

第83章 改良犁具,曲辕犁 2.0 问世(2 / 2)

“这犁壁加得好!现在耕起地来,又快又顺,不用停手清理了!” 李老四推着犁具,一口气耕完一亩地,比之前又节省了一刻钟。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修改,“曲辕犁 2.0” 终于正式问世。这台新犁通体由榆木与熟铁制成,总重约三十斤,有三大核心改进:

曲辕灵活:曲辕长四尺,弧度适中,一牛即可牵引,转弯时无需费力拽牛,比直辕犁节省三成牵引力;

犁评调深:犁评刻有五档刻度,对应入土深度从三寸到六寸,浅耕适合播种蔬菜,深耕适合种植小麦、玉米,满足不同作物需求;

犁壁翻土:弧形犁壁与犁铧配合,翻土时泥土自动向一侧倾倒,耕作效率比旧犁提升五成。

曲辕犁 2.0 制成的第二天,李逸便带着周大牛、李老四,将新犁运到长安城外的农田,邀请附近的农夫实地试用。消息传开,二十多位农夫早早来到田里,围着新犁议论纷纷,有的好奇地摸了摸曲辕,有的查看犁铧与犁壁的结构,眼中满是怀疑:“这新犁看着比旧犁小,真能比旧犁好用?”

“王老汉,您经验丰富,您先来试试!” 李逸笑着邀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王老汉今年六十岁,种了四十多年地,用过的犁具不计其数,他接过李逸递来的犁柄,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动 —— 曲辕果然灵活,没费多大劲就带动了犁铧,犁铧轻松入土,留下一道三寸深的沟。

“再试试深耕!” 周大牛在一旁提醒。王老汉将犁评往下压了两档,再推动犁具,犁铧入土深度增加到五寸,牛拉着犁具依旧轻松,没有丝毫吃力的样子。他沿着田垄耕了一百步,停下来擦了擦汗,脸上满是惊喜:“这新犁真是好东西!以前两牛拉直辕犁,耕这一百步得歇两次,现在一牛拉,一口气就耕完了,还不费劲!”

说着,王老汉又耕了一亩地,计时的李老四喊道:“王老汉,用新犁耕一亩地,只用了一个时辰!比用旧犁快了半个时辰!”

农夫们见状,纷纷围上来,争先恐后地想试试新犁。张二婶平时很少耕地,这次也试着推了推新犁,没想到竟也能轻松推动,她笑着说:“这新犁太省力了,以后我家男人不在家,我也能耕地了!”

试用结束后,不少农夫拉着李逸的手,请求订购新犁:“李郎君,这新犁啥时候能买到?多少钱一具?我们都想要!”

李逸与周大牛商议后,决定将曲辕犁 2.0 的图纸交给工部,由官方工坊批量制作,定价为五十文钱一具 —— 比民间制作的直辕犁(八十文钱一具)还便宜三成,确保普通农户都能买得起。“咱们研发新犁,就是为了让农夫受益,不能卖太贵。” 李逸对众人说道,“工部批量制作后,会先供应长安周边的农户,再逐步推广到江南、岭南等地。”

消息传到皇宫,唐太宗特意派内侍前来查看曲辕犁 2.0 的实物与试用情况。内侍亲眼看到一牛牵引新犁轻松耕作,又听农夫们称赞不已,回宫后如实禀报。唐太宗听后,龙颜大悦,当即下令:“技艺局初战告捷,为民生立了大功!赏李逸黄金五十两,技艺局工匠各赏银十两,继续努力,研发更多利民技艺!”

赏赐送到技艺局时,周大牛与团队正在改进曲辕犁的细节 —— 他们计划在犁柄上加装防滑的麻布套,让农夫握得更稳。看着赏赐,周大牛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有了陛下的赏赐,咱们更得好好干,研发出更多好用的农具!”

李逸站在工坊内,看着眼前的曲辕犁 2.0,心中满是欣慰。这台新犁,不仅是技艺局的第一个成果,更是大唐技艺创新的开端。他知道,未来还有水力纺纱机、测温工具等研发任务等着他们,但只要团队保持这份专注与用心,定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大唐的民生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夕阳下,长安城外的农田里,几台新制作的曲辕犁已开始投入使用。农夫们牵着牛,推着新犁,脸上洋溢着笑容,田垄间响起了欢快的吆喝声。这声音,与技艺局工坊里的打铁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属于大唐创新与民生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