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远处的西街方向,一辆黑色的马车缓缓驶过。马车的窗帘被轻轻掀开,露出一张阴鸷的脸 —— 正是被禁足三月刚解禁的张柬之。他看着 “逸品轩” 东市店楼顶的两道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禁足的三个月里,他每日都在想着如何报复李逸。如今他虽暂时失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却仍在暗中联络张氏家族的旧部,等待着再次扳倒李逸的机会。
“李逸,你等着。” 张柬之低声自语,眼中满是狠厉,“今日你有多风光,他日我就让你有多狼狈。张氏家族的荣耀,绝不能毁在你手里!”
马车渐渐远去,消失在夜色中。楼顶的李逸和苏瑶并未察觉这暗中的注视,仍在畅想着未来。但李逸心中清楚,前路绝不会一帆风顺。
“逸品号” 的海上贸易虽顺利,却已引起了其他蕃商的忌惮。上次从真腊国返航时,周海便曾提及,有几艘不明身份的蕃商船只,一直在暗中跟踪 “逸品号”,似乎在打探商船的航线和货物情况。而且南海海域常有海盗出没,虽暂无大规模袭击,但随着 “逸品号” 的商船越来越多,难保不会遭遇海盗的觊觎。
逸品学院的发展,也并非毫无阻碍。朝中的保守派官员,一直认为 “百姓只需种田织布,无需学习太多技艺”,多次在朝堂上暗示李逸 “办学过滥,恐乱了纲常”。只是因李治的支持和学院的显着成果,才暂时没有公开反对。但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保守派的反对声音,恐怕会越来越强烈。
这些潜在的冲突,李逸早已看在眼里。他知道,第一卷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他不仅要应对张柬之的报复,还要解决海上贸易的危机和学院发展的阻碍。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身边有苏瑶的陪伴,有周海、阿福等忠诚的下属,有逸品学院学生的支持,更有千千万万期待他的百姓。
夜色渐深,长安的灯火渐渐稀疏。李逸和苏瑶并肩走下楼顶,回到 “逸品轩” 店内。店内的伙计们正在整理账目,看到李逸和苏瑶,纷纷笑着打招呼。
“李公子,苏姑娘,今日东市店的营业额又破了纪录,比昨日多了两成!” 账房先生拿着账本,兴奋地说道。
“好!” 李逸点点头,“大家辛苦了,今日早点下班,明日咱们再继续努力。”
伙计们齐声应道,脸上满是干劲。他们知道,跟着李逸,不仅能赚到更多的钱,还能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李逸看着店内忙碌的伙计,又看了看身边的苏瑶,心中满是感慨。两年前,他还是个无人待见的纨绔;如今,他却成了无数人信赖的 “李公子”。这蜕变的背后,是汗水,是坚持,是对百姓的责任,也是对大唐的热爱。
“走吧,我们回家。” 李逸轻声说道。
“好。” 苏瑶点头,与他并肩走出 “逸品轩”。
街上的晚风依旧温柔,灯笼的光晕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轻轻回荡在夜色中。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风雨,会有挑战,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 “逸品” 的名字,响彻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唐的百姓,过上更幸福、更富足的生活。
第一卷,终。
(伏笔待续:张柬之的暗中筹谋、南海海盗的觊觎、蕃商的贸易竞争、保守派官员的反对,将在第二卷中逐步展开,开启李逸在大唐的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