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49章 “逸品号” 的回报

第49章 “逸品号” 的回报(2 / 2)

次日清晨,李逸挑选了一批最为珍贵的珠宝和象牙 —— 其中有一串镶嵌着鸽血红宝石的项链,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还有两根长达三尺的象牙,将它们装在精致的锦盒里,带着前往皇宫面见李治。

御书房内,李治看着李逸呈上来的珠宝和象牙,眼中满是惊喜。他拿起那串红宝石项链,在阳光下轻轻晃动,红宝石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美得令人窒息;又拿起夜明珠,在暗处一照,夜明珠散发着柔和的白光,将整个书房都照亮了几分。

“好!好!真是难得的珍品!” 李治连连赞叹,“李逸,你果然没让朕失望!‘逸品号’第一次前往真腊国贸易,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不仅带回了丰厚的利润,还为大唐与真腊国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实在是大功一件!”

“陛下过奖了。” 李逸躬身说道,“此次贸易的成功,离不开陛下的支持,离不开市舶司的协助,也离不开商船队全体船员的努力。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你倒是谦虚。” 李治笑着说道,“朕知道,此次贸易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你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心血。从改良商船,到挑选船员,再到准备交易的商品,每一步都离不开你的精心策划。”

李治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海上贸易不仅能为朝廷增加税收,还能促进大唐与海外各国的交流,提升大唐的威望。朕决定,允许‘逸品号’每年前往东南亚贸易三次,市舶司会全力协助你们办理通关手续,为商船队提供必要的支持。”

李逸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带领‘逸品号’商船队,开拓更多的海上贸易通道,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李治点点头,又说道,“你带回的香料,不仅能供‘逸品轩’使用,还能分一部分给太医院和御膳房。太医院可用香料制作药材,御膳房可用香料烹饪美食,让宫中众人也能感受一下海外的特色。”

“臣遵旨!” 李逸应道。

离开皇宫后,李逸立刻召集 “逸品轩” 的掌柜和伙计,召开了一场会议。会上,李逸宣布 “逸品轩” 的海上贸易业务正式展开,成立 “逸品海贸部”,由周海担任部长,负责管理 “逸品号” 商船队的日常运营和贸易事务;阿福担任副部长,协助周海处理具体事务。

“从今日起,‘逸品轩’将以长安为中心,以广州港为枢纽,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 李逸站在众人面前,语气坚定,“我们要将大唐的棉衣、肥皂、玻璃镜、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同时,将当地的香料、珠宝、象牙、木材等特产运回大唐,丰富‘逸品轩’的商品种类,满足百姓的需求。”

掌柜和伙计们纷纷鼓掌,脸上满是激动。他们知道,随着海上贸易业务的展开,“逸品轩” 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接下来的日子,李逸开始忙碌起来。他一方面安排人手将带回的香料、珠宝和象牙分类整理,一部分送往 “逸品轩” 各分店销售,一部分按照李治的旨意送往太医院和御膳房,还有一部分储存起来,作为下次贸易的交换物资;另一方面,他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贸易的物资,安排工匠赶制棉衣、肥皂和玻璃镜,联系丝绸和瓷器作坊,订购大批商品。

逸品学院的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商业班的学生负责核算贸易成本和利润,制定商品定价策略;工匠班的学生协助工匠改良肥皂的制作工艺,提高肥皂的产量和质量;种植班的学生则前往棉花种植基地,指导农民种植棉花,为棉衣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

苏瑶也时常来 “逸品轩” 帮忙,她不仅帮忙挑选用于贸易的丝绸和瓷器,还根据真腊国百姓的喜好,设计了新的棉衣花纹和肥皂香型。“李公子,下次贸易时,我们可以多带些绣有花卉图案的棉衣和带有水果香气的肥皂,相信真腊国的百姓会更喜欢。” 苏瑶拿着设计图纸,向李逸建议道。

李逸看着图纸,眼中满是赞赏:“苏姑娘的想法很好!就按照你的设计来准备物资,有你的帮忙,下次贸易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瑶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能为你出份力,我很开心。等下次‘逸品号’出发时,我还想和你一起去广州港,看看商船出发的场景。”

“好啊。” 李逸笑着点头,“到时候,我带你去广州港的码头,让你见识见识‘逸品号’扬帆起航的壮观景象。”

七月中旬,“逸品号” 第二次前往东南亚贸易的物资准备就绪。数十艘商船组成的船队,停泊在广州港的码头,船上装满了棉衣、肥皂、玻璃镜、丝绸和瓷器。周海和阿福带领着船员们,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李逸和苏瑶一同来到广州港,为商船队送行。站在码头边,看着庞大的商船队,苏瑶眼中满是震撼:“没想到‘逸品号’已经发展成这么大的船队了,真是太厉害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 李逸看着远方的大海,眼中满是憧憬,“用不了多久,‘逸品号’的商船会走遍东南亚的各个港口,大唐的商品会远销到更远的地方,‘逸品轩’的海上贸易业务,也会越来越繁荣。”

随着一声令下,“逸品号” 商船队扬起风帆,缓缓驶离港口,朝着东南亚的方向而去。李逸和苏瑶站在码头边,挥手送别,直到商船队的身影消失在海平面上。

“李公子,你说他们这次能顺利完成贸易吗?” 苏瑶轻声问道,眼中带着几分担忧。

“一定会的。” 李逸坚定地说道,“周海和阿福经验丰富,船员们也都齐心协力,再加上咱们准备的物资充足,他们一定能顺利完成贸易,平安归来。”

苏瑶点点头,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的大海。她知道,“逸品号” 的每一次远航,都承载着李逸的理想,承载着大唐百姓的希望。而她,会一直陪伴在李逸身边,支持他的事业,见证 “逸品轩” 和 “逸品号” 的成长与辉煌。

返回长安后,李逸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逸品学院和户部的事务中。他根据 “逸品号” 带回的东南亚市场信息,调整了逸品学院的教学内容,在商业班开设了 “海外贸易” 课程,教学生们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贸易规则;在工匠班开设了 “特色商品制作” 课程,教学生们制作更适合海外市场的商品。

在户部,李逸协助父亲制定了 “海上贸易税收政策”,规范了海上贸易的税收标准,既保证了朝廷的税收收入,又减轻了商人的负担。李治对李逸的工作十分满意,多次在朝堂上表扬他,称他为 “大唐的商业奇才”。

随着 “逸品号” 商船队一次次顺利完成贸易,“逸品轩” 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在长安城内家喻户晓,还传遍了大唐的各个州县,甚至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百姓听说过 “逸品轩” 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商人想要与 “逸品轩” 合作,开展海上贸易,“逸品轩” 的海上贸易业务,正式步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李逸站在 “逸品轩” 的总店二楼,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满是感慨。从最初开设 “逸品轩”,到创办逸品学院,再到组建 “逸品号” 商船队,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虽然途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唐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大唐的威名传遍天下。

夜色渐深,“逸品轩” 的灯笼依旧明亮。李逸拿起苏瑶送给他的 “一帆风顺” 锦帕,轻轻抚摸着,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苏瑶的陪伴,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的支持,他就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让 “逸品轩” 和 “逸品号” 成为大唐繁荣的象征,让大唐的海上丝绸之路,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