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温和,意思却清楚。各宫主位听了,有的点头称是,有的脸色微变,但没人敢多问。
这事办完,已是下午。安蓉回来禀报,说西六宫三天内已有七次非常规走动,都是打着“借物”“串门”的名头,实则打听消息。
清悦当即提笔拟新规:除御前当差与医药紧急外,所有人员进出必须经尚宫局批签。没有她的签字条,任何人不得跨宫行走。
她把签条样式画出来,交给安蓉送去敬事房刻印。同时下令,原定月末奉膳改为统一采买。各宫所需物品由内务府集中置办,查验无误后再分送入宫,杜绝私自带物进来的可能。
安蓉领命而去。
傍晚前,两名守门太监被调离岗位。换上来的是曾随康熙出巡的老侍从,为人稳重,不轻易放人进出。
最后一道命令是关于永寿宫西侧廊道的。那里的地砖已被重新夯实,加派两名巡夜嬷嬷,每夜巡查两次,必须记档备查。巡查时间不固定,由清悦亲自排班。
这一切做完,天已全黑。
胤禛还在东暖阁等消息。他看完了兵策前三章,正准备回阿哥所。
清悦叫住他,“你先别走。”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密报草稿,上面写着几条线索汇总:地道、假账、红灯笼、墨点退款单、驿马通行无档。
“这份东西我现在不能递上去。”她说,“证据还不够硬。但我们可以做另一件事——让那些想动手的人,觉得时机不对。”
胤禛明白她的意思,“您是要让他们看到后宫稳住了,不敢轻举妄动?”
“对。”清悦说,“他们计划动手,一定选在混乱的时候。如果我们这边越安静,他们就越犹豫。拖得越久,破绽越多。”
胤禛点头,“那我就继续装作不知情,照常读书办事。”
“去吧。”清悦说,“记住,不管听到什么风声,都不要反应过快。你现在最好的状态,就是像个没事人一样。”
胤禛走了。
清悦坐回案前,面前堆满了各宫日报文书。她拿起一支新笔,开始批阅通行签条。一张张翻过去,每一张都仔细看过才盖章。
窗外夜色沉沉,屋里灯一直亮着。
她袖子里藏着那份完整的谋反推断书,还没呈报。时机不到,网还没收,但她已经把后宫的每一道门都关紧了。
签条批完一叠,又送来一叠。
清悦放下笔,换了一支更细的,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