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成胤禛亲额娘 > 第170章 情报汇总研讨

第170章 情报汇总研讨(1 / 2)

安蓉把湿角的纸包递到桌上,清悦没急着打开。她先吹了吹烛芯,火光跳了一下,映在胤禛脸上。他抬头看她,手还按在刚才画线的素笺上。

“北七带回来的?”胤禛问。

清悦点头,用指甲挑开纸包边缘。里面是三页薄纸,字迹淡黄,像是用米汤写的,干了之后才显出痕迹。她一张张摊开,和桌上的素笺并排摆好。

第一张写着:七月十六,窑厂后墙挖出旧砖两车,运往西直门外某宅;第二张:七月十九,南苑茶棚夜间有水车进出三次,次日棚内无人;第三张最短,只有两句——永寿宫西侧廊下地砖松动,七月二十二夜曾掀开半刻。

胤禛盯着看了半天,伸手把三页纸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他拿起笔,在自己本子上加了三条新线。

“旧砖不是修墙用的。”他说,“是有人从地下往外运东西。运完再把空洞填上,换新砖盖住。”

清悦没说话,只是把永寿宫炭薪报表推过去。上面记着,七月二十二那晚,永寿宫烧了二十三斤炭,比平时多出近一倍。

胤禛抬头,“那天风不大,不该烧这么多。”

“对。”清悦说,“烧炭不是为了取暖。是为了通风。地下有人干活,闷得慌,得排烟。”

胤禛呼吸重了些。他翻回自己的本子,把“烧炭”和“地砖松动”连起来,又接上“旧砖运出”。三条线汇成一个圈。

“他们挖地道。”他说,“从永寿宫通到外面,再绕到西直门附近。那边是兵部周员外郎家的私宅。”

清悦点了下头,“你接着想,光挖地道不够。人怎么进宫?东西怎么送出去?总不能天天抬两车砖走正门。”

胤禛皱眉。他回头看北七带回的情报,目光停在“水车”两个字上。

“水车是掩护。”他说,“白天运水进去,晚上把人藏在车里带出来。或者反过来,把兵器藏在水箱底下,混进宫里。”

清悦伸手,把他本子上“驿马通行无公文”那一行圈了出来。

“丰台参将来了两次,都是走西北驿道。可兵部没有调令存档。他们用的是暗令,靠人传话。”

胤禛猛地反应过来,“所以南苑茶棚才是中转站。送信的、送货的、送人的,都在那儿碰头。现在张禄被调走,联络断了,他们只能改方式。”

清悦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组日期。她递给胤禛。

“这是红灯笼出现的时间。你看看规律。”

胤禛接过,一行行往下读。七月十一亮一次,十三灭;十七亮,十九灭;二十二亮,二十四灭。每次亮灯前后,都有旧砖或水车的记录。

“每五天一次。”他说,“间隔差不多。”

清悦摇头,“不是五天。你看中间空档。十一到十七隔六天,十七到二十二隔五天。时间在变。”

胤禛重新算。他发现每次亮灯前,都有一天永寿宫炭用量突增。而亮灯之后,窑厂就会运出旧砖。

“信号不是靠时间。”他突然说,“是靠事。烧完炭,就代表地下干完了活。亮灯是告诉外面的人——可以动手了。”

清悦终于开口:“那你再看这个。”

她把退款单拿出来。之前查出假账的那一张。上面有个不起眼的墨点,在“七”字右下角。

“这单子是周宅送来的。说是采买木材多付了银子,要退十两。可木材根本没送到宫里。假单子是用来传消息的。”

胤禛凑近看,“墨点?”

“不是随便画的。”清悦说,“我让安蓉查过,这种墨水只有兵部文书房专用。周员外郎经手的公文,都有同样的墨色。”

胤禛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翻回自己画的图。他把“红灯笼”“烧炭”“运砖”“水车”全连在一起,最后指向“退款单”。

“他们在用不同方式传同一条命令。”他说,“怕被人抓到一个,就断了线。所以同时走四条路——明面走账目,暗地用灯火,夜里靠运货,宫里靠烧炭。”

清悦看着他,“你现在看出什么了?”

“这不是几个人偷偷摸摸做事。”胤禛声音低下来,“是有规矩,有步骤,有备用方案。像……像排兵布阵一样。”

清悦点头,“说明背后主事的人懂军事。而且能调动兵部、内务府、窑厂、驿道,甚至宫里的太监和嬷嬷。这不是一个周员外郎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