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将计就计(1 / 2)

发现监听装置后,苏晚的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诡异的“常态”。

她依旧每天开店,看书,喝茶,和偶尔来的顾客闲聊。她甚至偶尔会和叶蓁在店里讨论一些无关痛痒的八卦,或者抱怨一下天气和琐事,语气、情绪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完全符合一个普通书店老板的日常。

她知道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另一端的耳朵捕捉、分析。她像是在舞台上表演,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需要精心设计。

陆沉渊的微信依旧偶尔发来,她也依旧用那种客气中带着一丝疏离的语气回复。有时,她甚至会“无意”地在和叶蓁的聊天中提到一句:“陆总又分享了篇挺有意思的文章,这些成功人士的爱好真是广泛。” 故意将他的关注定性为“成功人士的广泛爱好”,淡化其特殊性。

她在暗中抓紧一切机会。利用深夜书店无人时,通过物理隔音和信号屏蔽手段,在密室般的地下室(她以储藏旧书和修复工具为名,悄悄改造过)处理“谛听”的事务,与瑞士那边进行加密联系,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

那个银色手提箱被她藏在了地下室最隐蔽的保险柜里。屏幕上的坐标依旧指向瑞士日内瓦湖区,并且似乎在缓慢移动,最终稳定在湖区附近的一个小镇——莫尔日。她需要尽快动身。

但如何摆脱眼下无处不在的监视,成了一个难题。直接消失,必然引起陆沉渊的全力追查。

她需要一个合理的、无法被拒绝的离开理由。

机会很快来了。

几天后,她在整理一批新收来的旧书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夹着老照片和信笺的相册。照片和信笺的内容,指向一位早年旅居瑞士、如今可能早已逝去的华裔学者,他曾在一所位于莫尔日的小型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恰好涉及一些冷门的影像保存技术。

苏晚像是发现了宝藏的学者,兴奋地研究了半天,然后“忍不住”在和叶蓁聊天时提到了这个发现。

“……真是没想到,这批旧书里还有这种宝贝。这位陈老先生的研究很有意思,可惜资料太少了。要是能去他当年工作的地方看看就好了,说不定还能找到些他的手稿或者更多资料呢。”她的语气充满了惋惜和向往。

叶蓁对这些不感兴趣,随口道:“想去就去呗,就当旅游散心了。你不是刚拿了奖金吗?”

“哪有那么容易,出国手续、语言、还有开销……”苏晚叹口气,但眼神里的光亮却没有熄灭。

这次对话,自然也被“另一端的耳朵”听到了。

第二天下午,秦昊再次“顺路”来访。这次他没有多待,只是送来一份某学术机构主办的“瑞士文化遗产保护与影像技术交流周”的邀请函和行程安排,举办地正好在洛桑,距离莫尔日非常近。

“陆总看到这个活动通知,想起苏小姐似乎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或许能用得上。”秦昊笑得一如既往的殷勤,“主办方和渊渟科技有合作,如果苏小姐有兴趣,签证和行程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便利。”

苏晚看着那份邀请函,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激动,手指微微颤抖:“这……这太……陆总真是太……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