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渊离开后,书店里残留的淡淡甜香和他带来的无形压力,让苏晚久久无法平静。那碗红糖水,那枚袖扣,他那看似随意却步步紧逼的试探……一切都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她几乎可以肯定,陆沉渊对她受伤的事起了疑心。他怀疑她看到了血迹,甚至可能怀疑那糖水是刻意为之。虽然他表面上没有戳穿,但这种心照不宣的猜疑游戏,更加磨人。
“谛听”那边关于“壁虎”和停电事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壁虎”被陆沉渊的人看得死死的,无法接触。酒店现场的线索也被清理得极其干净,除了确定是人为和专业手法外,找不到更多指向具体势力的证据。
这种“干净”本身,就透着不寻常。要么是袭击者手段太高明,要么是……事后有人刻意抹去了痕迹。联想到陆沉渊迅速控制现场和人员的效率,苏晚更倾向于后者。
他似乎在将调查方向引导向“商业竞争”和“境外势力”,刻意模糊了“蚀影”组织的存在。他是在保护项目声誉?还是不想让她知道太多?或者,他有自己的计划?
苏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感。敌暗我明,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仿佛恢复了平静。她继续筹备影展,但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气氛发生了变化。
书店附近,似乎多了一些“陌生人”。有时是停在街角长时间不动的黑色轿车,有时是假装在附近散步或等人的陌生面孔,他们的目光总会若有若无地扫过书店门口。
她知道,这是陆沉渊派来“保护”她的人。美其名曰防止再次发生意外,实则就是更严密的监视。她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私人空间和行动自由。
叶蓁也察觉到了异样,偷偷问她:“晚晚,最近好像老有些奇怪的人在店外晃悠,没事吧?是不是因为你快办影展了,有狗仔蹲守?”
苏晚只能苦笑敷衍:“可能吧,没事,他们爱看就看吧。”
影展的筹备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意外”。原本谈好的两家后期制作公司先后以各种理由婉拒了合作,最后接手的是另一家背景更深、要价更高,但据说技术与渊渟科技有深度合作的公司。苏晚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谁的手笔。陆沉正在通过控制上下游,将她完全纳入他的掌控体系。
她仿佛成了一个被精心呵护,也被严格看守的“金丝雀”。
这种无处不在的“保护”和掌控,让苏晚感到窒息。她试图联系“谛听”采取反制措施,但“谛听”反馈,对方使用的监控手段非常高明且隐蔽,难以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完全摆脱。
她似乎被困在了一个华丽的牢笼里。
唯一的好消息是,《视野》杂志的专访正式刊发了,反响出乎意料的好。苏晚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照片和她在专访中表现出的真诚与专业,打动了很多读者,甚至引起了一些艺术评论家的关注。她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连带着“拾光书屋”也成了小小的网红打卡地。
叶蓁比她还兴奋,每天捧着杂志到处宣传。
但苏晚却高兴不起来。名声越大,关注越多,她暴露的风险也就越高。而且,这名声很大程度上是陆沉渊为她铺就的道路,这让她有一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店里整理读者来信(其中不少是看了专访后慕名寄来的),店门被推开,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
是林薇。
她依旧是一身干练的套装,手里拿着登有专访的那期《视野》杂志,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
“苏小姐,冒昧打扰。”
苏晚的心瞬间警惕起来。她来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