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蓉城曙光:和平解放(2 / 2)

林文澜特意命令部队从北门入城,以免惊扰城南的居民区。坦克履带上都包裹着麻布,以减少对石板路的损坏。

同胞们!成都解放了!广播里传出激动的声音。

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与传言中的不同,这些解放军战士军容整齐,对百姓秋毫无犯。

在皇城坝,林文澜召开了入城后的第一次军民联欢会。他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声音洪亮:

父老乡亲们,从今天起,成都回到了人民手中!我们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新成都、新中国!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老人热泪盈眶,他们还记得抗战时期林文澜在成都驻防时的情形。

解放成都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亲自发来贺电:祝贺西南重镇和平解放,为开国大典献上厚礼!

十月一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林文澜作为特邀代表,站在观礼台上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禁热泪盈眶。

开国大典结束后,林文澜接到新的任命: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南京军事学院,由他出任首任校长。

文澜同志,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我们需要培养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十一月,林文澜来到南京。这座曾经的血战之地,如今已经焕发新生。军事学院设在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慨万千。

校长,新任教育长周志宏汇报,首批学员已经报到,其中有不少是原国民党军官。

林文澜点点头:告诉他们,在这里不分彼此,都是新中国的人民军官。

在开学典礼上,林文澜对全体教员和学员说:我们这所学院,要继承抗大精神,又要学习现代军事科学。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复合型人才。

他亲自设计了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实战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许多经典战例被编成教材,包括他亲身经历的锦州战役、淮海战役等。

一天,一位原国民党将军在课堂上提问:林校长,您认为国军为什么会失败?

林文澜沉思片刻,答道:不是因为装备,也不是因为战术,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民心。记住,军事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学院的日常管理中,林文澜特别注重以身作则。每天清晨,他都会与学员一起出操;晚上,他经常到学员宿舍了解情况。

校长,有学员反映,有些原国军军官学员思想包袱很重。

林文澜特意组织了一次谈心会:同志们,我也是从旧军队过来的。重要的是现在站在哪里,要往哪里去。

在他的感召下,学员们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批学员后来都成为人民军队的骨干力量,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军事学院的钟楼上,林文澜眺望着长江。从北伐到抗日,从解放到建设,他见证了这个国家最波澜壮阔的年代。如今,战火已经平息,但新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报告校长!值班军官的喊声将他从沉思中唤醒,中央军委通知,请您参加明天的建军节筹备会议。

林文澜整了整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办公楼走去。在他身后,军事学院的校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