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这是漠视中央权威!"
"文澜不敢。"林文澜语气平静,"只是认为,百姓的性命比程序更重要。"
当晚,林文澜收到史迪威的密电。这位美国将军在电报中透露,南京有人向美方施压,要求停止对东北的直接援助。
"果然如此。"林文澜对周志宏说,"他们是要把我们逼入绝境。"
但转机出现在十一月二十五日。这天,审计小组的一名年轻专员悄悄找到杨文涛,递上一份文件:
"这是王处长要求我们修改的审计报告草稿。他要把所有问题都夸大,目的就是要搞垮林司令。"
杨文涛立即将文件呈送林文澜。看着报告中歪曲事实的指控,林文澜不怒反笑:
"好,很好。这份报告什么时候上交?"
"三天后。"
"足够了。"
林文澜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邀请哈尔滨各界代表召开座谈会,如实通报冬储情况。然后又安排记者实地采访,展示真实的民生状况。
最重要的是,他请来了几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组成独立的监督委员会,对冬储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王处长察觉情况不对,想要提前离开哈尔滨。但在火车站,他被林文澜亲自拦下。
"王处长何必急着走?"林文澜微笑问道,"独立监督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明天就出来了,不如一起看看?"
"林文澜,你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林文澜收起笑容,"只是想请处长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审计报告。"
第二天,两份报告同时摆在桌上。一份是审计小组的,满纸指控;另一份是独立委员会的,客观公正。
"王处长,"林文澜指着两份报告,"你说,南京会相信哪一份?"
王处长脸色惨白,汗珠从额头滚落。
就在这时,周志宏匆匆进来:"司令,好消息!史迪威将军说服了美国国会,特别援助批下来了!首批物资已经运抵大连!"
现场顿时一片欢腾。王处长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林文澜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说:"王处长,如果你愿意,可以留下来看看这些物资是如何发放到百姓手中的。"
最终,王处长带着独立委员会的报告返回南京。临行前,他私下对林文澜说:
"林司令,我...我也是奉命行事。"
"我明白。"林文澜拍拍他的肩膀,"回去告诉那些人,东北的百姓也是中国人。"
送走审计小组,林文澜立即投入到援助物资的分配工作中。这批美援来得正是时候,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在他心中,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不能永远依赖外援。东北必须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十二月一日,林文澜召开了东北经济发展会议。在会上,他提出了一个宏伟计划:用三年时间,让东北实现粮食自给、能源自给、日用工业品自给。
"司令,这个目标是不是太高了?"有人质疑。
"不高。"林文澜目光坚定,"我们有勤劳的人民,有丰富的资源。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做到。"
窗外,雪花纷飞。但在会议室里,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暖意。
这个冬天或许依然艰难,但希望的火种已经点燃。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