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文澜一反常态,主动拜访李振邦。在马达尔饭店的套房里,他表现得十分谦逊:
"次长,昨日是文澜冲动了。仔细想来,次长的话确有道理。"
李振邦先是一愣,随即露出得意的笑容:"文澜兄能想通就好。其实委座对你还是很赏识的,只是希望你做事更稳妥些。"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文澜明白。"林文澜话锋一转,"不过江北驻军一事,还望次长三思。若是突然撤防,恐生变乱啊。"
"这个嘛..."李振邦沉吟道,"容我再考虑考虑。"
这次会面后,林文澜的态度似乎软化了许多。他不仅配合李振邦的工作,还在公开场合表示"一切听从中央安排"。
暗地里,他加快了调查步伐。根据赵家骧留下的笔记和最新情报,"渔夫"组织的真面目逐渐清晰。这个由日伪残余、苏联情报人员和国民党内某些派系组成的网络,正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阴谋。
五月二十日,机会终于来了。李振邦要在饭店宴请朱可夫,说是为了"增进友谊"。
"这是个好机会。"林文澜对杨文涛说,"让我们看看,他们到底在密谋什么。"
宴会当晚,林文澜称病未出席。实际上,他正坐镇在饭店对面的一栋小楼里,指挥窃听行动。
耳机里传来李振邦和朱可夫的对话:
"...林文澜必须调走,他在哈尔滨一天,我们的计划就难以实施..."
"放心,莫斯科方面已经向贵国政府施压。不过,你们答应的事..."
"只要贵军支持我们在东北的利益,一切都好商量..."
林文澜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李振邦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出卖国家利益。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谈话中,李振邦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六月十日,将有一批"特殊物资"通过铁路运往苏联。
"记录下来了?"林文澜问。
"全部录下了。"杨文涛回答,"包括他们交易的具体细节。"
"好。"林文澜站起身,"是时候收网了。"
五月二十二日,林文澜突然采取行动。以"军事演习"为名,他调动部队封锁了哈尔滨周边所有交通要道,特别是铁路线。
李振邦闻讯大怒,冲到指挥部质问:"林文澜,你这是什么意思?"
"例行演习而已。"林文澜淡定自若,"次长何必紧张?"
"你!"李振邦气急败坏,"我要向委座报告!"
"请便。"林文澜做了个请的手势,"不过在次长报告之前,不妨先看看这个。"
他推过去一个文件夹。李振邦打开一看,顿时面如死灰。里面是他与朱可夫密谈的照片和录音文字记录。
"你...你竟敢监视我!"
"监视一个卖国贼,有何不可?"林文澜冷冷地说。
就在这时,朱可夫也怒气冲冲地赶来:"林将军,你封锁铁路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林文澜站起身,"我在等一批'特殊物资'。听说六月十日就要启运了?"
朱可夫和李振邦交换了一个惊恐的眼神。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朱可夫强作镇定。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林文澜按下桌上的铃,"送客。"
当晚,林文澜向南京发去长电,附上全部证据。在电报结尾,他写道:"国家利益重于泰山,个人得失轻于鸿毛。若因此获罪,文澜无怨无悔。"
发出电报后,他独自登上指挥部顶楼。哈尔滨的夜景很美,万家灯火如星河洒落。
周志宏悄悄走近:"司令,南京会有何反应?"
"不管什么反应,"林文澜望着远方,"我们都做了该做的事。"
第二天清晨,南京回电。出乎所有人意料,电报语气平和,只是要求林文澜"妥善处理",并暗示李振邦将被召回。
"看来,南京也有人看不惯这些卖国行径。"周志宏松了口气。
"不要高兴得太早。"林文澜神色凝重,"李振邦背后还有人。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东北全境:"通知各部,加强战备。真正的风暴,可能才刚刚开始。"
窗外,乌云正在天际聚集。五月的哈尔滨,即将迎来又一场暴风雨。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