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冰排惊雷:暗礁显露(1 / 2)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松花江全线解冻。巨大的冰排相互撞击,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残冰奔腾而下。哈尔滨城在春汛中苏醒,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比严冬时更加凝重。

林文澜站在江北新建的观察哨里,望远镜扫过江面。几艘苏军巡逻艇正在江心游弋,艇上的机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司令,南京急电。"通讯兵递来电报,"要求解释为何擅自后撤江防部队。"

林文澜看都没看就将电报递给周志宏:"照例回复:春季防汛,调整部署。"

"可是司令,这已经是本月第三封质询电了。"

"让他们等着。"林文澜的望远镜突然停在对岸一个不起眼的码头,"那里,放大倍数。"

镜头里,几个工人正在装卸木箱。箱子的尺寸和重量显然不是普通货物。

"记录:四月七日晨,苏军在江北三号码头秘密运输物资。通知情报处,我要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回到江南指挥部,杨文涛已经在等候。这个年轻人脸色疲惫但眼神兴奋:"司令,破译了部分密码。赵家骧背后的主使,代号'渔夫'。"

"'渔夫'..."林文澜若有所思,"看来我们钓到了一条大鱼。"

他走到哈尔滨市区图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松花江铁路大桥:"通知下去,明天我要视察大桥守备部队。"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松花江铁路大桥是苏军重点控制的战略要地,双方守军隔桥对峙,稍有摩擦就可能引发冲突。

"司令,太危险了!"周志宏急忙劝阻,"苏军最近活动频繁,万一..."

"就是要让他们动起来。"林文澜目光深邃,"水浑了,才能摸到鱼。"

第二天上午,林文澜的车队果然出现在大桥南端。他不仅仔细视察了守军阵地,还亲自登上桥头堡,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情况。

对岸苏军阵地上顿时一阵骚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军官跑来跑去,电话线忙个不停。

"司令,苏军守备司令要求见面。"通讯兵报告。

"告诉他,我在阵地上等他。"

半小时后,彼得罗夫在一队卫兵护送下过桥。这位苏军司令官脸色铁青:

"林将军,你这是挑衅!"

"视察自己的防区,何来挑衅之说?"林文澜坦然相对,"倒是贵军,最近在江北的动作不少啊。"

两人在桥头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谈话。突然,江北传来一声爆炸,浓烟从三号码头方向升起。

"怎么回事?"彼得罗夫脸色大变。

林文澜不动声色地看着表:"看来,江北的治安确实令人担忧。"

回到指挥部后,杨文涛立即汇报:"爆炸是我们的人制造的,趁乱获取了码头货物样本。初步检测,是炸药和无线电设备。"

"果然..."林文澜沉吟道,"他们在准备什么大动作。"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被软禁的赵家骧要求见面。

在地下室的特别囚室里,赵家骧显得苍老了许多。见到林文澜,他苦笑道:

"司令,我知道自己罪该万死。但在死之前,有件事必须告诉您。"

"说。"

"'渔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他们要在五月一日制造一场大混乱,然后嫁祸给您。"

"具体计划?"

"我不知道。"赵家骧摇头,"我的级别只能接触到外围信息。但我知道,他们在大直街有一个秘密据点。"

林文澜盯着他看了片刻,突然问:"为什么现在才说?"

"因为..."赵家骧的声音哽咽了,"我收到消息,我的家人...已经都不在了。"

房间里一片寂静。林文澜转身对守卫说:"给他换个条件好点的房间。"

从地下室出来,林文澜立即下令搜查大直街。同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彼得罗夫共同视察江北治安。

这个提议让苏军措手不及。答应吧,等于承认江北治安存在问题;不答应吧,又显得心里有鬼。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彼得罗夫勉强同意,但要求视察路线由苏军制定。

"可以。"林文澜爽快答应,"不过我要带记者同行。"

四月十五日,中苏联合视察团渡过松花江。苏军显然做了充分准备,所到之处都是精心安排的"太平景象"。但细心的记者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很多商铺大门紧闭,街上行人神色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