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
"立即组建先遣队,以接收行政权为名进入东北。同时通过外交渠道,要求苏军提供安全保障。"
陈诚沉思良久:"太冒险了。万一苏军翻脸..."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所以人选很重要。"林文澜目光坚定,"我亲自带队。"
"不可!"陈诚霍然起身,"你是一方主帅,岂可轻涉险地?"
"正因为我是主帅,才必须亲自去。"林文澜走到窗前,望着关外苍茫的夜色,"我要让俄国人知道,中国人收回东北的决心,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三天后,一支由五十辆吉普和卡车组成的车队在关前集结。林文澜特意换上整洁的二级上将礼服,青天白日勋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关门外,苏军的坦克排列成警戒队形,炮口森然。
"司令,三思啊!"周志宏最后一次劝阻,"要不让我先去探路?"
林文澜整了整军帽:"开门。"
沉重的关门缓缓开启,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林文澜坐上首车,对司机轻轻点头:"走。"
车队驶出关门,在苏军坦克的注视下缓缓前行。每一秒都格外漫长,坦克炮塔的每一次转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在距离苏军阵地一百米处,扎哈罗夫站在路中央,抬手示意停车。
"林将军,"他板着脸,"我必须再次提醒,前方的安全我们不能保证。"
"不劳将军费心。"林文澜从容下车,"中国军人,从不畏惧危险。"
两人对峙片刻,扎哈罗夫突然侧身让路:"请。"
车队继续前行,穿过苏军阵地。坦克兵们纷纷钻出炮塔,好奇地打量着这支胆大包天的中国车队。
行驶约五公里后,前方出现一个小镇。镇口聚集着大批百姓,手中挥舞着自制的青天白日旗。
"敬礼——"林文朗声下令。
全体官兵肃然敬礼,许多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几个乡绅模样的老者迎上前来:
"将军,你们可算来了!"
林文澜下车与众人相见。通过交谈得知,苏军在这个小镇的驻军今晨突然撤离,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兵营。
"他们在示好,也在示威。"林文澜对周志宏低语,"既展示诚意,又显示他们仍掌控着局势。"
当天,林文澜在镇上设立了第一个接收办公室。消息传回山海关,全军振奋。
然而傍晚时分,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在前往锦州的路上发现大量地雷。
"果然不会这么顺利。"林文澜冷笑,"通知工兵部队,明日排雷。"
第二天拂晓,排雷工作刚开始不久,一队苏军装甲车疾驰而来。
"林将军,"带队的军官敬礼,"扎哈罗夫将军邀请您参观我们的排雷演习。"
在苏军引导下,林文澜来到一处雷场。只见苏军工兵用新型扫雷装备,不到半小时就清理出安全通道。
"这是在向我们展示实力。"周志宏低声道。
林文澜却笑了:"也是在给我们开路。"
他当即决定,车队沿苏军清理的通道继续前进。这个大胆的决定让苏军军官措手不及,只好紧急请示上级。
最终,在苏军"护送"下,接收车队于次日抵达锦州城外。然而城门紧闭,城头飘扬着苏联国旗。
"游戏还没结束。"林文澜望着紧闭的城门,对身边的陈诚说,"告诉南京,我们已经在锦州城外。接下来,该外交官们上场了。"
夕阳西下,锦州城巍峨的轮廓渐渐模糊。林文澜知道,这座城门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较量。但今天,中国军队毕竟迈出了收复东北的第一步。
而历史,将记住这个雪后初晴的日子。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