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美联社记者立即提问:"将军阁下,传闻苏军拒绝移交东北,请问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
林文澜沉稳应答:"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外交途径与苏方交涉。但我必须强调,国家主权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记者会结束后,林文澜立即赶往机场。临行前,周志宏递上一份刚收到的情报:"苏军在山海关外的驻军突然增加了一个坦克旅。"
"看来俄国人是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林文澜冷笑,"通知部队,按第二套方案行动。"
夜幕下的山海关城楼巍峨耸立,"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林文澜的车队直接开进关城,守军师长早已在指挥部等候。
"现在什么情况?"林文澜径直走向沙盘。
"苏军在关外五公里的石门寨驻扎了一个机械化团,配有T-34坦克二十余辆。"师长指着沙盘,"这两天不断有小股武装试图渗透,都被我们击退了。"
林文澜仔细观察沙盘:"我们在关内有多少部队?"
"有三个美械师,但缺乏重武器。最要命的是..."师长犹豫了一下,"官兵们对与苏军交战有顾虑。"
"传我的命令:第一,立即在关前布置反坦克障碍;第二,组织神枪手小组,昼夜警戒;第三,没有我的亲笔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开火。"
命令刚下达,关外突然传来引擎轰鸣声。参谋匆匆来报:"苏军一支车队正向关门驶来!"
林文澜快步登上城楼。只见五辆苏制吉普车在关门百米外停下,一名苏军上校跳下车,用生硬的中文喊道:
"我奉克拉夫琴科上将命令,要求贵军立即撤除关前工事!"
守军士兵纷纷握紧枪械,空气骤然紧张。
林文澜整理了一下军装,从容走下城楼。卫兵要跟随,被他挥手制止。他独自一人走到苏军上校面前,用流利的俄语回答:
"上校同志,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中国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设防,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
苏军上校显然没料到对方会说俄语,一时语塞。这时,吉普车上又下来一名军官,军衔是少将。
"林将军,久仰大名。"这位将军的汉语要流利得多,"我是苏军远东方面军参谋长伊万诺夫。我们收到情报,称贵军准备武力闯关。为了避免误会,建议双方都保持克制。"
林文澜微微一笑:"参谋长阁下,我军只是在例行防务。倒是贵军在东北的驻留,已经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
伊万诺夫脸色微变:"将军应该明白,根据雅尔塔协定..."
"雅尔塔协定规定日本投降后贵军即应撤离。"林文澜打断他,"现在日本投降已经三个月了。"
两人对视片刻,伊万诺夫突然笑了:"林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我要提醒您,东北的局势比您想象的要复杂。有些力量...恐怕不是贵军能够应付的。"
"这就不劳阁下费心了。"林文澜做了个请的手势,"如果阁下没有其他事,就请回吧。山海关风大,别着凉了。"
苏军车队悻悻离去。林文澜回到指挥部,立即口述电文:
"南京。职部已抵山海关。苏军态度强硬,意在拖延。建议:一、立即向国际社会披露苏军行径;二、加快美援装备交付;三、秘密筹备海运接收方案。职林文澜叩。"
发完电报,他走出指挥部,再次登上城楼。关外漆黑一片,但远处偶尔闪过的车灯显示苏军仍在活动。
"司令,夜深了。"周志宏为他披上大衣。
林文澜望着远方,突然问道:"志宏,你说我们这一代军人,究竟要经历多少战争?"
周志宏沉默片刻:"也许要等到中国真正强大的那一天吧。"
这时,一颗信号弹突然从关外升起,将夜空照得通明。紧接着,密集的引擎声由远及近。
"苏军坦克!"哨兵惊呼。
林文澜举起望远镜,只见十余辆T-34坦克正呈战斗队形向关墙驶来。守军士兵纷纷进入阵地,枪栓声此起彼伏。
"传令: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林文澜沉着下令,"把探照灯都打开!"
数道强光射向坦克群,苏军坦克在关前二百米处停下。一辆坦克的顶盖打开,钻出来的正是伊万诺夫。
"林将军!"他通过扩音器喊道,"我刚接到命令,要确保山海关通道畅通。请贵军立即打开关门!"
林文澜走到城垛前,接过卫兵递来的喇叭:"伊万诺夫将军!我也刚接到命令,要确保中国主权不受侵犯。请贵军立即后退!"
双方对峙了约十分钟。突然,夜空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三架美制P-51战斗机低空掠过,机翼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在探照灯下清晰可见。
伊万诺夫脸色变了变,终于钻回坦克。苏军坦克开始缓缓后退。
周志宏长舒一口气:"幸亏空军来得及时。"
林文澜却神色凝重:"这次是退去了,下次呢?给南京发电:苏军挑衅意图明显,请求授权采取必要措施。"
他望着重归寂静的关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在更远的东北腹地,真正的风暴正在酝酿。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