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团阵地上,团长李振威发现日军坦克在通过一片洼地时速度较慢。他立即组织反坦克小组埋伏在洼地两侧。
"等坦克陷入泥泞再打!"李振威沉着下令。
果然,一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在通过洼地时陷入泥潭。埋伏在两侧的火箭筒手立即开火,两枚火箭弹同时命中坦克侧面。
"打得好!"阵地上响起欢呼声。
日军坦克见状,不得不改变进攻路线,这为中国军队调整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中午十二时,战况暂时陷入僵持。日军占领了外围阵地,但未能突破主要防线。
林文澜利用这个时机,亲自来到前线视察。
在城东第二道防线上,他看到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士气依然高昂。许多士兵的皮肤上还带着毒气造成的灼伤,但没有人抱怨。
"总座,这里太危险,您还是回去吧。"黄伯韬劝道。
林文澜摇摇头,走到一个正在包扎伤口的士兵面前:"怎么样?还能坚持吗?"
士兵努力挺直身体:"报告总座,一点小伤,不碍事!"
"好样的!"林文澜拍拍他的肩膀,"告诉弟兄们,再坚持一下,援军很快就到。"
实际上,林文澜心里清楚,援军至少要两天后才能到达。这两天,将决定邯郸的命运。
下午二时,日军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大规模使用毒气,而是改用烟幕弹掩护步兵进攻。
"注意!日军借助烟幕接近阵地!"
经验丰富的老兵立即识破了日军的意图。他们组织神枪手专门打击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
在第30团阵地上,神枪手赵大海凭借精准的枪法,连续击毙了六名日军军官,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但日军的兵力优势依然明显。下午三时,日军在多处阵地取得突破。
最危急的时刻发生在城东第三道防线。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突入阵地,与守军展开激烈肉搏。
"上刺刀!"第31团团长王振国大声命令,"就是把全团打光,也要守住阵地!"
士兵们挺着刺刀,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白刃战。刺刀的碰撞声、呐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在这场血腥的肉搏战中,王振国身先士卒,连续刺倒了三名日军士兵,但自己也身中数刀。当援军赶到时,他仍然拄着步枪站立着,怒目圆睁,已经壮烈殉国。
下午五时,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的进攻再次被打退。但中国军队的防线也已经千疮百孔。
"报告总座,今日作战,我军伤亡约四千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毒气造成的。目前可用兵力已经不足两万。"
林文澜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命令部队连夜修复工事。同时,组织城内百姓协助运输弹药和救护伤员。"
夜晚,邯郸城内,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都投入到了防御工作中。老人和妇女帮助制作沙包,孩子们为士兵送水送饭,就连寺庙的僧人也组织起来帮助搬运伤员。
在城北一座临时救护所里,医生们正在全力抢救中毒伤员。由于缺乏特效药,他们只能用碱水为伤员清洗,但效果有限。
"医生,求求你,先救他们吧..."一个双目失明的士兵摸索着说,"我...我已经不行了..."
主治医生李教授强忍泪水:"坚持住,兄弟!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
但伤员还是在一片痛苦中停止了呼吸。这样的场景,在救护所里不断上演。
深夜,林文澜接到重庆来电。蒋介石对邯郸战况表示严重关切,承诺将尽快调派援军和防化装备。
"告诉委座,"林文澜对通讯兵说,"第十战区全体官兵,誓与邯郸共存亡。"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新一轮的战斗即将开始。没有人知道邯郸还能坚持多久,但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绝不会让日军轻易得逞。
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用鲜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史诗。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