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淞面露喜色:"多谢总司令!"
"不过,"林文澜话锋一转,"告诉他们,三个月内必须达到扫盲标准。在我的部队里,军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懂战术,会带兵。"
"是!卑职明白!"
送走韦云淞,周志宏忍不住问道:"总座,这样破例会不会影响整编的公平性?"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治军要严,但也要懂得变通。"林文澜走到地图前,"这些老兵都是战场上的宝贝,他们的经验比任何教材都珍贵。"
整编工作进入第二周时,美军顾问团的训练教官抵达昆明。带队的是曾在缅甸与林文澜有过合作的米勒中校。
"林将军,"米勒用生硬的中文说,"我们又见面了。"
"欢迎,米勒中校。"林文澜与他握手,"这次要麻烦你们了。"
美军的训练方法确实先进,但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按照美军操典,士兵每天要消耗大量弹药进行实弹射击,这对补给线提出了极高要求。
"这样训练,我们的弹药储备撑不了一个月。"王承业向林文澜汇报。
林文澜沉思片刻,对米勒说:"中校,我建议调整训练方案。实弹射击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战术演练和体能训练。"
米勒皱起眉头:"将军,实弹射击是保证射击精度的必要训练。"
"我明白。"林文澜点头,"但是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可以采取轮训的方式,分批进行实弹射击。同时加强瞄准训练和空枪练习。"
这个折中方案最终被采纳。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林文澜经常亲自到训练场观察。他注意到各派系部队在战术上的特点:桂系部队擅长山地作战,西北军善于夜战,中央军则装备较好。
"取长补短。"林文澜对周志宏说,"让各部队交叉训练,互相学习。"
整编进入第三周时,一场意外发生了。在一次实弹演习中,桂系和中央军的部队因为器材使用问题发生冲突,双方险些动武。
林文澜闻讯立即赶到现场。
"怎么回事?"
"报告总司令,"第87师的一个团长气愤地说,"他们故意破坏我们的装备!"
"放屁!"韦云淞的一个营长反驳,"是你们的人不会用,还怪我们!"
林文澜扫视着双方官兵,突然命令:"所有参与冲突的官兵,出列!"
三十多名士兵忐忑不安地走出队列。
"你们,"林文澜指向其中一方,"去帮对方修理装备。你们,"又指向另一方,"去跟对方学习装备使用方法。今天不完成,不许吃饭!"
这个出人意料的处理方式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还站着干什么?执行命令!"
士兵们这才反应过来,开始互相协助。起初还带着怨气,但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态度渐渐缓和。
当晚,林文澜召集全体军官训话。
"我知道,你们来自不同部队,有不同的习惯和传统。但是,"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从现在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第11集团军的军人!小鬼子不会因为你们是桂系还是中央军就手下留情!在战场上,你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身边的战友!"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军官。从第二天开始,部队中的隔阂明显减少。
整编进入最后阶段时,林文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实战演习。四个师分成红蓝两军,在昆明郊区展开对抗。
演习中,各部队展现出了惊人的进步。原本各自为战的各派系部队,现在已经能够熟练配合。美式装备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演习结束后,林文澜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台下精神抖擞的将士们。
"总座,"周志宏兴奋地报告,"各师战斗力评估都已经达标。特别是第4师,进步最快。"
林文澜望向远处正在整队的韦云淞部队,微微点头:"告诉军需处,给第4师优先换装新到的重武器。"
"是!"
一个月后,整编工作全部完成。站在焕然一新的部队前,林文澜心中感慨万千。这支曾经派系林立的部队,现在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支真正的钢铁雄师。
"总座,"副官送来电报,"委座来电,询问部队准备情况。"
林文澜望向北方,目光坚定:"回电:第11集团军整编完毕,随时待命北上。"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