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跑进奥运 > 第658章 好运京都公开赛2

第658章 好运京都公开赛2(2 / 2)

五十米处,劳逸的后程加速能力开始显现,他逐渐缩小了与前面选手的差距。

七十米时,温永义突然发力,与澳洲选手罗斯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最后十米,整个体育场沸腾了,观众们全都站了起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胡开,胡开冲线了!”杨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张佩萌、劳逸、温永义太接近了!我们需要等待电子计时器的最终结果......” 大屏幕上,慢镜头回放显示,张佩萌、劳逸和温永义几乎是同时撞线,让人难以分辨谁先谁后。

最终成绩打出时,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胡开以9秒99的今年个人最好成绩夺冠,再一次打开了十秒大关。

张佩萌以10秒09的成绩获得银牌,劳逸以10秒10的成绩摘得铜牌,温永义以10秒11的成绩获得第四名,梁嘉宏则以10秒29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更令人振奋的是,华夏选手包揽了前四名,创造了历史性的佳绩。

领奖台上,胡开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这个经历过伤病、质疑和低谷的老将,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是对他多年努力和坚持的最好回报。

而在混合采访区,年轻的张佩萌对着镜头说:“今天师哥给我上了一课,激发了我的斗志。很高兴我能跑进10秒10之内,我会继续努力的。”

获得金牌的胡开,在接受冬娜采访时,显得有些异常兴奋:“再一次跑进十秒,我很开心。跑道的质感非常好,非常舒服,让我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在随后,23号的男子200米争夺中,胡开再一次以,19秒90的突破性成绩获得冠军,展现了他的强大稳定性。

张佩萌也跑出了20秒09的,个人历史最佳成绩,获得亚军。宫伟则以20秒5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华夏短跑队,再一次包揽前三!

若要论及本次邀请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那无疑是非刘羽翔莫属了。

从官方公布的赛程安排来看,男子110米栏的赛事将采用三枪制,即预赛、半决赛与决赛的激烈比拼。

这与奥运会的赛制略有差异,奥运会采用的是四枪制(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

在比赛时间的具体安排上,刘羽翔的赛事分别定于22日20时50分、23日21时30分以及24日的21时45分进行。

本次赛事共有30名运动员,报名参加男子110米栏的角逐,然而古巴小将罗伯斯、阿兰·约翰逊等“米国帮”的顶尖高手却均未报名此项赛事。

在仅有的6名外国选手中,个人成绩最为出色的,也不过是跑出13秒43的樱花国选手—内藤真人。

5月22日,刘羽翔在预赛第4组第2道,以13秒63的优异成绩斩获小组第一,顺利晋级。

5月23日,刘羽翔在半决赛第2组第5道,起跑时首次出现抢跑情况,重新发枪后,他以13秒47的轻松姿态,再次夺得小组第一,晋级决赛。

5月24日晚9点45分,刘羽翔站在决赛第5道的起跑线上。

发令枪响后,他再次抢跑,被出示黄牌警告。

第二次发枪顺利起跑,他的起跑反应时间为0.146秒,前三栏便确立了领先优势,途中虽有轻微刮栏,但节奏保持稳定,跨越最后一个栏后,大面积放水,最终以13秒18的出色成绩夺冠。

不出所料,刘羽翔成功拿下了自己在“鸟巢”的第一个冠军,同时也是他个人继大阪大奖赛后的,第二个室外冠军。

史东朋以13秒29的成绩获得亚军,华夏选手更是包揽了前5名(纪韦、谢文君、邢衍侒分别位列3至5位)。

作为京都奥运会前的重要测试赛,本次赛事,严格按照奥运标准进行了赛程、场地与颁奖的演练。

教练孙嗨平也指出:“他更习惯于国外,较快的发枪速度。羽翔的夺冠成绩在赛前预测的13秒20之内,达到了适应场地、调整状态的目的。”

作为华夏田径的代表之一,刘羽翔在冲过终点线后,面对着二十几名记者的围堵,他手持话筒,谈了自己的感想:“场地确实非常不错,现场的氛围也异常热烈,谢谢大家。

虽然这只是一场奥运测试赛,但我也百分百地投入了准备。

之后我会给付林打电话,告诉他这里一切都非常棒,所有人都期待着他,能回到这里,创造新的奇迹!”

等刘羽翔走过采访区时,冬娜已经做好了采访的准备。

“刘羽翔你好,13秒18,这也是国家体育场,诞生的第一个男子110栏场地纪录,本来还可以再快一点的,到后边稍微放松了一点。”

“嗯,感觉还不错吧,就是一场适应赛,一场测试赛,发挥稳定就好。”

这时,现场的四块大屏幕,正播放着刘羽翔的决赛视频回放,冬娜再一次看到他起跑时抢跑的画面,于是随即问道:“决赛时的抢跑,跟昨天半决赛的抢跑有什么不同吗?”

刘羽翔掐着腰,一边看着比赛回放,一边说道:“嗯,其实决赛不是故意抢跑的,大概只是想的,但节奏没把握好,不适应国内发枪的节奏。

第二次起跑后,还是求稳了一点,途中跑啊,还有后边,感觉都还行吧。”

“这次测试赛,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场地啊,灯光啊,风向啊,运动员的热身场啊……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的吗?”

刘羽翔神情有些不自然,心想:这不是让我挑刺嘛?既然问了,那也不能不说点。

“我觉得都不错吧,从准备活动开始,到检录,到场地,都挺不错的。

可能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调整吧,多问问运动员的意见,去完善一下吧。”

显然冬娜不是很满意这个回答,于是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再一次问道:“那么就你而言,有什么觉得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呃?

刘羽翔轻笑了一下,“都不错吧!”敷衍地回应了一下。

冬娜继续深挖:“比如运动员进入赛场的场地,是暴露在外边的,对你来说,可能会有不适……”

刘羽翔哈哈大笑一下,直接打断了她的问话:“说实话,媒体通道过于太长了。对,你看运动员,像我,要比4枪的话,一枪下来采访一圈,会很累的。 到正式比赛时,新闻记者肯定会很多,尤其是付林这样的多项运动员,体力消耗也是一个问题。”

“嗯!”冬娜显然是收获了一点东西,于是话锋一转,提到了纽约大奖赛。

刘羽翔长呼一口气,心想总算过去了,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他说道:“对,两天后我就将飞往米国,这是奥运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场大赛,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发挥多少实力,拼一拼吧。”

“刘羽翔加油!”

“谢谢!”刘羽翔头也没回的,去了休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