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我们将从15至18岁的运动员中选拔参赛选手。百米和200米项目各取前三名。然后统一集训。”
说着,他的目光在付林、刘同同和张浩三人身上停留片刻,“你们三位都符合选拔条件,训练结束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话音未落,韦指导已转身离去。
刘同同和张浩都是18岁的老队员,跟随韦指导训练已有两年光景,成绩一直稳定在一级运动员水平。
但经过漫长的冬训期,彼此的实力变化都还是个未知数。
夕阳西下,训练场的喧嚣渐渐散去。三位队员如约来到办公室,韦指导示意他们坐下,开始逐一分析每个人的技术特点。
“同同”韦指导的目光首先落在刘同同身上,“你冬训前的百米最好成绩是10秒89,但起跑阶段总是慢半拍,耐力也稍显不足,导致后程加速乏力。”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200米,你的弯道技术还不够纯熟,加上耐力短板,后程很难提速。我的建议是专注百米项目。”
转向张浩时,韦指导的语气温和了几分:“你的百米最好成绩是10秒85,经过冬训应该能提升一些。
但你的技术特点不够突出,200米表现也中规中矩。想要突破,必须在技术细节上下苦功夫。”
最后,韦指导凝视着付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付林虽然还没正式测试过成绩,但从训练表现看,百米应该在10秒8左右,比刚来时进步显着。200米估计在21秒7到21秒8之间。”他微微颔首,“你的技术动作很标准,起跑反应快,爆发力强,后程加速能力突出,耐力更是你的强项。以你的年龄来说,提升空间还很大。”
“这次锦标赛,我建议你们都参加。”韦指导语重心长地说,“对同同和张浩来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付林还有时间,但也要珍惜每次历练。”他顿了顿,郑重补充道:“当然,最终还是要看测试成绩。”
话音落下,刘同同和张浩陷入了沉思。办公室里一时静默无声。
约莫两分钟后,韦指导打破沉默:“同同、张浩,你们先回去考虑。付林留下。”待两人离开,韦指导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你的舞台不该局限在这里,”他直视着付林的眼睛,“国家队才是你的归宿。你是我执教二十多年来见过最具天赋的短跑选手,悟性高又自律。”
韦指导的声音微微发颤,“这次锦标赛只是起点,你的眼光要放在,亚洲赛场,在世锦赛!”
说完,韦指导轻轻挥手示意让付林离开。付林望着恩师斑白的双鬓,看了一眼后。转身离去的瞬间,他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欣慰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