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生活”电吹风的市场反响不错,尤其是那个藤编手柄,成了口碑传播的亮点。但张师傅和小家电事业部的人,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问题卡在了一个小小的部件上——高速微型电机。
这电机是电吹风的心脏,要求转速高、噪音低、寿命长。之前为了赶上市,用的是从日本进口的电机,性能稳定,但价格昂贵,几乎占了整机成本的百分之三十。而且,供货渠道掌握在几家大代理商手里,说断供就断供,卡脖子卡得人喘不过气。
“又涨价了!”采购部老马哭丧着脸,把最新的报价单拍在陆信桌上,“这才三个月,涨了百分之八!还说下个月可能要调整配额!”
陆信看着那数字,太阳穴突突直跳。电吹风本来定价就不算低,利润空间被这进口电机挤压得所剩无几,再涨下去,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咱们自己就不能搞吗?”他几乎是咬着牙问。
实验室里,负责电机项目的工程师大刘,顶着两个黑眼圈,把一堆测试数据和几个烧毁的电机样品摊在桌上,声音沙哑:“陆总,苏工,难。转速一上到十万转以上,振动和噪音就控制不住,轴承磨损急剧加快,寿命连进口的一半都达不到。我们试了不同的磁铁、不同的绕线方式、不同的动平衡校正……效果都不理想。”
动平衡。这是核心难点。转子在高速旋转下,任何微小的质量分布不均都会引发剧烈振动,不仅产生噪音,更会加速磨损,导致电机短命。
实验室里气氛沉闷。窗外天色渐暗,机器低沉的嗡鸣和失败样品散发出的淡淡焦糊味交织在一起,压得人喘不过气。
一直站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周明,忽然蹲下身,拿起一个拆开的报废电机,手指轻轻拨弄着那个已经有些变形的转子。他想起之前跟张师傅在车间里,看到老师傅们如何用最土的办法,一点点给大型传动轴做静平衡——挂配重,反复调试,直到转动起来纹丝不动。
“刘工,”周明抬起头,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特别亮,“我们之前的动平衡校正,都是基于理想圆的理论模型,但实际加工出来的转子,总有微观的不圆度、材质密度不均。能不能……我们换种思路?不追求绝对的‘平衡’,而是通过算法,主动预测和补偿这些‘不平衡’带来的振动?”
大刘愣了一下:“主动补偿?怎么补偿?”
“在控制程序里。”周明越说越快,拿起笔在白板上画起来,“我们可以在电机启动和运行的不同阶段,实时监测电流和振动频谱,反向推算出不平衡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通过微调驱动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把它‘抵消’掉!就像……就像用手扶着有点晃的桌子,你跟着它的节奏反向用力,它反而稳了!”
这个想法有点天马行空,与传统追求硬件本身绝对平衡的思路截然不同。实验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周明和他画的那个带着反馈回路的框图。
大刘皱着眉思索:“理论上……好像可行。但这算法复杂度很高,对处理器的要求也高,而且,怎么建立准确的振动模型?怎么保证补偿的实时性?”
“算法我来想办法!”周明语气坚定,“处理器可以用咱们‘行者’上面那颗Z80的简化版,成本增加不多。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来训练和修正!”
一直没说话的苏宁,看着周明眼中那种混合着理论推演和实践灵感的光芒,心中微动。她意识连接系统。
“系统,评估周明提出的‘基于实时监测与主动补偿的微型电机振动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技术路径。”
【指令确认。启动可行性推演……需消耗积分:200点。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