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第76章 新技术与旧恩怨

第76章 新技术与旧恩怨(2 / 2)

就在苏宁沉浸在工具改良中时,槐花村的陆信则面临着另一重考验。

马魁明着吞并不成,开始玩起了阴的。他利用支书的职权,在一些集体资源的分配上开始给草编合作社使绊子。比如,合作社需要晾晒藤条的空地,马魁就以“规划统一使用”为名,将村头最好的一片晒谷场划给了他的心腹生产队;合作社需要购买一些煤油、铁丝等辅助材料,他去公社开会时,就暗示供销社“适当控制”对槐花村草编合作社的这类物资供应。

这些手段不算激烈,却像绵绵的针,刺得人生疼,极大地增加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和不便。陆信带着赵老憨等人据理力争,但马魁总能搬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打着“集体利益”的旗号,让人有火发不出。

“信哥,这马魁太不是东西了!尽玩这些下三滥!”王老五气得直骂娘。

陆信脸色阴沉,他深知,这种软刀子磨人最是难受。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他想到了苏宁信中提到省协会可能给予的支持,决定主动出击。他整理了一份材料,将合作社的发展情况、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马魁的非难),以及省协会吴理事的认可,一并写清楚,准备直接向公社和县社队企业局反映情况。

这是一步险棋,可能彻底激化与马魁的矛盾,但也可能争取到上级的公正对待。

就在陆信准备材料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槐花村——石古镇文化站的那位年轻干事,受站长委派,前来考察槐花村草编合作社的生产情况,说是为后续可能的宣传积累素材。

马魁闻讯,立刻热情地接待了这位“上级”来的干事,全程陪同,介绍他的“宏大规划”,试图将草编合作社的成果也揽到自己名下。陆信冷眼旁观,不动声色。

在参观作坊时,文化站干事对妇女们精湛的手艺和琳琅满目的产品赞不绝口,拍了不少照片。趁马魁不注意,干事悄悄塞给陆信一张纸条,上面只有简短一句话:“郑,县企管办,与马关系密切,小心。”

陆信心中巨震!果然!那个在石古镇码头出现的“郑干事”,真的和马魁有勾结!这条暗线终于清晰了一些。这不仅仅是基层的倾轧,很可能已经牵扯到了县里的关系网。

送走文化站干事,陆信的心情更加沉重。对手的能量,超乎想象。他将纸条烧掉,知道接下来的斗争,将更加凶险。他修改了准备上报的材料,措辞更加谨慎,但决心也更加坚定。

而远在石古镇的苏宁,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终于和一位镇上手艺不错的铁匠合作,勉强打造出了一台改进版的藤条压扁定宽机。虽然还很粗糙,效率不高,但测试那天,当坚韧的藤条经过滚轮和刀片,被均匀地压扁、定宽出来时,整个作坊的人都围了过来,发出惊叹声。

“嫂子!这玩意儿太神了!”春苗摸着那平整的藤条,爱不释手。

苏宁看着这台简陋的机器,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这是迈向工业化生产微小却坚实的一步。她不知道,与此同时,陆信在老家正面临更复杂的局面,而那个“郑干事”与马魁的勾结,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新旧技术的交替,明暗势力的较量,在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土地上,悄然上演。苏宁和陆信,这对年轻的夫妻,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一点点来自“系统”的运气,在时代的浪潮中,艰难却坚定地开辟着属于自己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