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匠作区,已然成为黑石城最富生机的地方。水力机械的成功应用,如同点燃了一把火,彻底激发了工匠们的创造热情。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指令,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改进工艺、提升效率。
铁匠工坊里,王大锤带着徒弟们,在稳定产出精钢刀剑的同时,开始尝试利用水力锻锤进行更复杂的“夹钢”和“包钢”工艺试验,希望能打造出韧性更佳、更不易折断的兵刃。甚至有老师傅根据实战反馈,琢磨着改进铠甲的形状,使其更贴合人体,防护更全面。
木匠坊的刘老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水力锯床和钻床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机械力量的巨大潜力。他带着一群徒弟,开始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水力机械,比如水力驱动的磨盘用于研磨火药(黑石城已开始小规模试验火药),甚至设想能否用水力来带动纺车织布。虽然很多想法还很不成熟,失败远多于成功,但这种勇于探索的氛围却弥足珍贵。
周耐火的琉璃工坊也取得了突破。在凌风“无意间”提及“模具”和“压铸”的概念后,周老头如获至宝,带着徒弟们疯狂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形状相对规整、厚度更均匀的琉璃片,虽然面积还不大,但已能用于制作更清晰的镜片和灯罩。他还尝试在釉料中添加不同金属氧化物,烧制出了色彩更加鲜艳稳定的琉璃器,为黑石城换回了更多急需的物资。
更令人惊喜的是医师坊。在获得了优化药材和部分玻璃镜片后,医师们的诊疗水平显着提升。首席医师甚至开始尝试根据伤员的不同伤情,配制更具针对性的方剂,而不是沿用一成不变的金疮药。有年轻医师受到水力机械的启发,向木匠坊定制了一些小巧的木质器械,用于辅助正骨或处理伤口,虽然简陋,却代表了医学实践的进步。
这些点点滴滴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火花,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深刻改变着黑石城的生产力和技术底蕴。凌风对此乐见其成,他深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根本力量。他不仅给予工匠们充分的自主权和资源支持,还时常去匠作区转转,对那些有价值的尝试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偶尔提点一二,引导方向。
与此同时,砺锋谷中的“砺锋”军,在绝对封闭的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下,规模已悄然扩大到五百余人,并且开始了更复杂的战术协同训练,如步骑配合、夜间突袭、攻城演练等。这支完全由凌风掌控的暗影力量,已成为黑石城最深的底气。
农业上,暗渠引水试点取得了成功,几处高地产量明显增加,老农官正带着人热火朝天地规划着扩大铺设范围。新粟种的丰收更是让粮仓充实了许多。
这一日,凌风正在书房审视各坊呈报的进度文书,老拐兴冲冲地进来禀报:“风哥儿,好消息!咱们派往西荒的商队回来了!黑石峒峒主这次大方得很,除了约定的药材矿石,还额外送来了五十匹上好的驮马和十几张珍贵的雪貂皮!说是感谢咱们之前的帮助,希望联盟更加紧密!”
凌风点点头,西荒这条线算是初步稳固了。
这时,柱子也从狼山口通过秘密渠道传回了消息:队伍已安全抵达,狼山口守将表面客气,实则戒备,安排驻地偏僻。陈大疤带领的接应队伍也已隐蔽就位,暂无异常。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黑石城的根基正在一步步夯实。
然而,凌风心中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收到暗影从北凉王庭传来的最新密报:王庭已基本平息内乱,新任命的西部统帅即将到位,此人以勇悍和野心着称,对南边富庶之地向来虎视眈眈。而云州方面,高万山近期与行营那位赵总管走动频繁,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凌风合上密报,走到窗边,望着城外广袤的天地。黑石城就像一棵在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树苗,虽然扎下了一些根,长出了一些枝叶,但周围的巨石(北凉、云州)随时可能再次挤压过来。
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接下来的重心,除了继续加速内部发展,或许该考虑主动向外拓展一些空间,或者……提前布局,应对那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