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868章 粤语诗《道德度嘅德》的诗学解构与哲学意蕴探析

第868章 粤语诗《道德度嘅德》的诗学解构与哲学意蕴探析(1 / 2)

《道德度嘅德》(粤语诗)

文\/树科

道嘅道冇道

道嘅德有道

道嘅冇限

德有形容……

泉水有流

溪水有量

江河湖水有度

海洋岂会冇量?

头发咁多有单双

天高地厚有阴阳

金银珠宝杯中物

襟怀坦荡……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8.8.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语诗《道德度嘅德》的诗学解构与哲学意蕴探析

文\/阿蛋

一、方言诗学的独特语境:粤语作为诗歌载体的美学价值

树科的《道德度嘅德》以粤语为创作语言,这一选择本身便构成了诗歌重要的诗学特质。粤语作为古汉语的 “活化石”,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征,其九声六调的音韵体系为诗歌带来了普通话难以企及的韵律层次感。在诗学传统中,“言为心声” 的理念始终贯穿,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精神载体,更能承载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文化记忆。正如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所言:“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诗之用,其人之遭遇是也。” 粤语于树科而言,既是生长环境的语言印记,更是表达对 “道”“德” 等哲学命题思考的天然媒介。

诗歌开篇 “道嘅道冇道” 一句,便充分展现了粤语词汇的精妙。“嘅” 作为粤语中常用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的”,但其发音轻柔婉转,置于 “道” 与 “道” 之间,形成了语音上的停顿与延宕,使得 “道” 的重复不再单调,反而产生了类似佛经 “般若波罗蜜多” 般的语音循环感,让读者在反复吟咏中进入对 “道” 的哲思语境。而 “冇” 字作为粤语特有的否定词,相较于普通话的 “没有”,更具简洁性与力度,“道嘅道冇道” 七个字,以极简的语言构建出 “道可道,非常道” 的哲学张力,既呼应了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又通过方言的独特表达赋予其全新的诗学内涵。

二、意象体系的构建:从自然物象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诗歌的第二小节以 “泉水有流 \/ 溪水有量 \/ 江河湖水有度 \/ 海洋岂会冇量?” 构建了一组层次分明的自然意象,这组意象不仅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由小到大的递进关系,更在哲学维度上完成了从 “有限” 到 “无限” 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对 “度” 与 “量” 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考。在中国传统诗学中,自然意象始终是诗人寄托情志的重要载体,《文心雕龙?物色》中便有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的论述,树科对水意象的运用,正是通过自然物象的 “形”,传达出哲学思考的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