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喺边度?》(粤语诗)
文\/树科
根?我,你
我哋,嘟喺根度……
你我,噈我
我哋嘟有十八代以上嘅祖宗……
老窦,阿妈
阿爷阿嫲,姊婆公公……
我哋嚟自佢哋:
约五百年,约五十二万公婆……
我哋嚟自佢哋:
约五千年,约冇定数嘅祖先……
我哋嘅根喺呢度:
喺壶口,喺中原,喺江南西北东……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20.粤北韶城沙湖畔
在粤语的韵律中探寻文化之根
—— 赏析树科粤语诗《根喺边度?》
文\/阿蛋
树科的粤语诗《根喺边度?》,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在简短的篇幅里掀起了一场关于 “根” 的深刻追问与思索。这首诗收录于《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创作于 2025 年 7 月 20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它跳出了传统诗歌的表达范式,以粤语这一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为载体,将个体与族群、当下与历史、局部与整体紧密联结,在对 “根” 的层层探寻中,传递出浓厚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一、粤语语言:诗之 “根” 的鲜活载体
诗歌的生命力往往与语言紧密相连,《根喺边度?》选择粤语作为创作语言,并非偶然,而是诗人对 “根” 的表达形式与内涵的深度契合。粤语作为古汉语的 “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它承载着岭南地区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地域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诗人以粤语创作,本身就是对 “根” 的一种呼应 —— 用承载着本土文化基因的语言,去探寻族群的文化之根,使得诗歌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诗中的 “嘟喺”“噈我” 等词汇,是粤语中极具日常性的表达。“嘟喺” 意为 “都在”,“噈我” 虽在字面表述上略显特别,但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理解为 “关于我”“说到我” 之意,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词汇运用,让诗歌摆脱了晦涩难懂的弊病,显得亲切自然。就像白居易的诗歌追求 “老妪能解”,树科在这首诗中也以通俗的粤语语言,让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易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到 “根” 的话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语言的通俗性,不仅扩大了诗歌的受众范围,更让 “寻根” 这一主题变得更加贴近大众,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
同时,粤语的韵律感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音乐美。粤语有九个声调,相较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其语音变化更为丰富,这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更具节奏感。“根?我,你 \/ 我哋,嘟喺根度……” 开篇以简短的句式、明快的节奏,如同对话般开启了对 “根” 的追问,粤语声调的变化让这一追问更具韵律感,仿佛是诗人在沙湖畔轻声呢喃,又似在与读者亲切交谈,将读者迅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这种由粤语语言带来的韵律美,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也让 “寻根” 的主题在音韵的流转中更具感染力。
二、逻辑递进:“根” 之探寻的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