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大道》(粤语诗)
文\/树科
人生以嚟一孖脚
自古从嚟三条路
唔喺死路,噈喺生路
仲有一条直头喺
佢嘅路,你嘅路
我嘅路……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9.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诗学视域下的生存困境与路径重构》
—— 论树科《康庄大道》的存在主义诗学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陷入语言同质化困境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康庄大道》以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形态横空出世,犹如一记重锤叩击着现代汉语诗歌的审美边界。这首仅用寥寥数语构筑的作品,通过粤语方言的独特质感、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与诗歌本体的解构重构,将人生道路的选择困境升华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诗学命题。当我们将其置于中国诗歌史的长河与世界诗学理论的坐标系中考察时,便能发现这首短诗所蕴含的丰富维度与深远意义。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突围:语言符号的陌生化重构
语言作为诗歌的物质载体,其选择本身便蕴含着深刻的诗学意图。《康庄大道》以粤语方言为创作语言,这种选择突破了现代汉语诗歌以普通话为基准的常规范式,使文本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效果。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着大量中古音系与文言词汇,其九声六调的语音系统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人生以嚟一孖脚” 中的 “以嚟”(以来)、“孖脚”(双脚),“唔喺死路,噈喺生路” 里的 “唔喺”(不是)、“噈喺”(就是),这些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与句式,不仅打破了普通话诗歌的语言惯性,更在听觉层面构建起独特的声音景观。